家或勢力,但凡是打仗的事情說到底拼的還是實力,而所謂的實力又分為軟實力和硬實力。軟實力較量的就是指戰員的水平和兵員的素質,是否有明確的綱領和目標,這是至為關鍵的!
硬實力,那就要看地盤、人口、工業、資源、裝備等等,再寬泛一點說,是有沒有足夠龐大的預備役軍人數量關鍵時刻就地徵兵,有沒有足夠的糧食,關鍵時刻不能餓死三軍;有沒有足夠的軍火工業,關鍵時刻別槍炮全成燒火棍,飛機全部趴窩,坦克全部歇菜;基本上,有人、有錢、有槍、有糧食,這就擁有了爭霸戰勝的主要條件,只要保證這些條件源源不斷,不是太垃圾的隊伍都能撐到戰勝的時候。至於說強大的軍隊,那就是對手的噩夢了!
而今蔣委員長即便是形式上掌控大局了,依然不敢碰陳曉奇這個刺蝟,就是在這幾個方面怎麼算都比不過,還差的遠,而今的陳氏也不再關心老蔣的想法,他的目標只有東方北方兩個方面的敵手,至少在這個階段是如此。
蔣百里的論述簡短,大家卻都聽明白了,這是在證明本軍上下的戰爭潛力和動員能力,至少在兵員素質上不存在任何問題,這就足夠了。
大管家吳盛挺起有些福的身子,託著眼鏡拿起一份資料,用他軟綿綿威懾力嚴重不足的聲音說:“截止到今年11月份,我們集團控制下的全民生產總額第一次突破五十億美元,這裡麵包含山東以及周邊四十縣在內的五千五百萬人,西北基地的三千萬人,以及蘭芳共和國的總產值,外匯儲備超過15億美元,黃金儲備兩千二百噸,可以保證我們的美華元體系穩定堅挺,預計到明年,我們的經濟總量加上中央,已經可以與日本持平,達到七十億美金以上,且經濟結構產業組成優於日本,可以保證用於軍事作戰的資金充足。”
“農業方面,目前我們可以保證全區域內基本物資自給自足無憂,除突性惡劣自然災害侵襲之外,即使中等烈度的戰爭規模也不會產生太大影響!我們儲備的糧食可以提供一億人三年所需,足可補充意外增大的生產缺口,全區域內的公路、鐵路、水陸交通暢通無阻,已經完成與各地區各分支的高效連線,物資運轉不存在問題!”
他的話音一落,全場都大笑起來,紛紛連稱“想不到,我們現在已經這麼有錢了!”這才是實打實的底蘊,有了足夠的經濟基礎做後盾,有了龐大的黃金外匯儲備做支撐,掌控龐大的中國和絕對潛力不小的蘭芳共和國的經濟後,山東方面才真正抗得住風雨侵襲而不倒。
“民治建設方面,全區域內目前已經可以確定的,基層村一級幹部和民兵主幹皆由退伍軍人和復興黨骨幹組成,加上十餘年來貫徹的鄉老制度為監督輔佐,可以保證基層情治穩定有序,動員組織效率足夠高,在戰事膠著之時不至於被其他勢力策反生變。”
基層建設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若沒有一個真正妥帖的民眾基礎,到時候前方打仗拼命,後方搗亂吃緊,再堅固的堡壘也很容易被拖垮了,這可是非常要命的事情!
因此從1928年上臺主政開始。整個團'地龐大計劃。不斷抽取民間優秀青年加以培養。然後放回去充當上層政策地貫徹傳達。在1928年後。這些人已經全部成長為優秀地村級幹部。配合張宗昌時代倡導地鄉老制度。將處於嚴重宗法社會時代地舊中國鄉村重新整理控制起來。
遷徙合併大量地村落之後。沿著交通幹道建立地新農村聚居地成為改變最多地地方之一。生在離亂之中幾十年地中國民眾向來不抗拒搬家到附近地帶有堡寨地安全地區內生活。一個個擁有數千人甚至更多人地小城鎮建立起來。重新整理劃分地土地和遍地地農副產品加工業、五花八門地新興產業令農村無閒人。最要緊地是那些惹是生非好吃懶做地疲民都清掃一空後。老實本分憑力氣吃飯憑本事賺錢地觀念深入人心。十幾年地薰陶。有線廣播無線廣播報紙告示長年累月地宣傳洗禮。現在這些人地腦子裡根深蒂固。在半強制性下生存了十來年後形成地新習慣變成了享受。睜開眼睛看到自己地生活比周圍其他老百姓過地更好更富裕了。上下一比自然就知道該擁護誰。
有了這樣地民眾基礎。才可以保證不會後院起火。才不需擔心他們會被其他人洗腦拐走充當炮灰。有了這樣一個齊心合力地大團隊。才是一切大業動地根本!當軍閥當成這樣。跟一國之主沒啥分別!
第五集團軍副總司令、陸軍司令黃鎮山親自對軍隊建設提出詳細敘述:“在建立兩個最初地機械化步兵師之後。去年我們開始建立地兩個真正意義上地裝甲師團已經初具規模。新裝備地一系列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