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2 / 4)

小說:清末少帥 作者:老是不進球

在日本海軍中,基本上是被排除在海軍核心之外了,如果不出意外,再過個十年八年,他就會拎著一顆將星迴家養老。

可就是這樣一位軍官,在東海、澎湖兩戰之後,竟然成為了日本海軍有數的“元老級”的人物,這次就被軍令部長伊集院五郎中將看中,成了還未完工的河內號的臨時艦長,擔任這次截殺任務的總指揮。

河內級戰列艦是從明治四十二年,也就是1909年開始建造的,一直到今年,它的主體已經完工,鍋爐和主炮塔也都裝好了,只剩下部分副炮塔和最後的除錯沒有完成,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已經是一艘戰列艦了。

本來按照海軍的計劃,這艘軍艦是要卸去主炮塔,重新更換為五十倍徑的十二英寸艦炮,可是在桂太郎的極力鼓動下,海軍終於同意在它更換炮塔之前,執行一場“沒有威脅”的任務。

六座雙聯裝主炮塔,讓它成為了這個時代裝備主炮最多的戰列艦之一,不過比起此時盛行的主炮塔居中的戰列艦風格,河內號就有些不合時宜了。前一後一。艦舯的兩旁各有兩座炮臺。這種設計讓它擁有十二門十二吋艦炮。可是已經有些不符合當前的時代潮流了,甚至可以說是一艘落伍的戰列艦。

十二門巨炮,按照無畏級出現以後的預設標準,這些大炮是應該都可以對戰列線上的敵人進行攻擊的,可是河內號的每側只能有八門艦炮可以射擊,這讓它的火力有了一定的缺陷,也造成了火炮資源的浪費。

這種設計上的缺陷在長門級戰列艦出現之前,就一直沒有斷過。這也是日本海軍及造船業發展尚不成熟的標誌,如果等經過數年的積累,尤其是歐戰的各列強的內耗,直接讓這個工業弱國,很快的就崛起成為世界一流的列強了。

本來這種阻擊任務是用不著讓一艘尚未竣工的戰列艦出動的,可是桂太郎在盤算了一下海軍手裡的軍艦之後,悲劇的發現,現在殘存的五艘戰列艦,三艘是俘虜自俄國的老舊戰列艦,另外兩艘是更加老的富士級戰艦。那是為甲午戰爭準備的戰艦,現在已經快成蝸牛了。根本跑不快。雖說還有兩艘萬噸以上的戰巡,可它們被海軍放在了東京口,說是為了保護天皇陛下的安全,無論桂太郎怎麼勸說,海軍都不同意把它們派出海。

沒有了高速戰艦,桂太郎也不敢派出那些老舊的戰列艦,萬一到時候追不上那艘號稱世界最大的輪船了,玩笑就真的開大了。他為了這次的伏擊,已經押上了不少砝碼,如果伏擊失敗,就算是他是日本首相,也承受不起這種損失。

按照海軍的計劃,是隻打算派遣一艘裝甲巡洋艦或者輕巡洋艦,可是桂太郎擔心八吋的艦炮無法把那艘高達六七萬噸的巨輪擊沉,就直接要求海軍必須派出一艘戰列艦,並且派遣足夠數量的巡洋艦,以便搜尋以及圍堵巨輪。

不捨得那最後的兩艘主力艦冒險,不知道怎麼想的,東鄉平八郎、伊集院五郎竟然提出讓接近完工的“河內”號戰列艦出動。桂太郎考慮了一下,也沒怎麼反對,畢竟河內級的火力比鞍馬、伊吹兩艘戰巡要強多了,至於東鄉平八郎和伊集院五郎的打算,桂太郎也能猜出幾分,無非是為了陸海軍的軍費之爭吧了。

出海之後,河內號和日進、出雲兩艦就分開了,為了擴大搜尋麵積,三艘軍艦相距足有十餘里,形成了一張大網,沿著事先計算好的航線搜尋。

在海上搜尋了幾十分鐘,日進號裝甲巡洋艦就發現了“鳳巢”,不是因為“鳳巢”倒黴,實在是它太大了,巨大的煙筒升起的煙霧在幾十裡外都能看到,日進號想不發現就難。

好不容易匯聚了三艘軍艦,井邊三郎終於對此行的任務有了信心,對於海上阻擊來說,最大的難題不是擊沉船隻,而是找到它,不讓它溜走。海上廣袤無垠,尤其是黃海海域,距離大陸並沒有多遠,一旦獵物發覺了危險,及時靠岸的話,就算是河內號戰列艦可以跑到二十一節,也沒辦法擊沉它。

“傳令日進號向右包抄,出雲號向左包抄,一定要阻攔住它向西和向北逃竄!”井邊三郎這一刻好似指點江山的統帥,頗有一個大將氣勢。

對於一個準備混吃等死的大佐來說,能有一次指揮戰列艦的機會已經很難得了,更不要說這次還成為了一支小型艦隊的司令官,井邊三郎心裡的興奮無法言表,甚至恢復了年輕時的激情和鬥志。如果不是為了保持自己在官兵們心中的威嚴地位,他早就放肆的大笑了。

三艘軍艦成正三角形,快速的朝“鳳巢”號包抄了過來,在許多日本官兵們的眼裡,這只是一場遊戲,他們所要做的就是給大炮裝上炮彈和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