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微微一嘆道:“令狐大人,認為入庖廚就有辱詩文?呵呵!枉廢了令狐大人飽讀詩書,竟然如此迂腐不堪狗屁不通!”
“你!陳大人,請注意措辭!”令狐綯沒想到陳浩一個堂堂的翰林學士,竟然在大殿之上口出這等汙穢之言。
“所謂“君子遠庖廚”,不過說的是一種不忍殺生的心理狀態罷了!以免廚房內的血腥衝撞了諸位的浩然之氣!但想必令狐大人也聽過一句‘我不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入庖廚者就不是君子,而如你等這些道貌岸然之人就是君子嗎?
在座的諸位珍饈美味何人未有食過,飛禽走獸雲中燕,江河湖流海底鮮,這些爾等吃得腦滿腸肥就不是間接殺生?這就是爾等善養的浩然正氣,正氣何在?養的的是什麼?是虛偽!?若是將這些當做君子的標準,那本侯寧願不是君子,太過虛偽本侯覺得噁心!”
“你!聖上,老臣彈劾陳大人褻瀆聖人教誨,請聖上降罪!”令狐綯被陳浩的一番說辭,說的是臉紅脖子粗氣結之下,只得請求李渼降罪於陳浩。
大殿之上多是飽讀詩書之人,雖然一旁少數的武將覺得大快人心,但是眾多文臣卻是七嘴八舌的圍攻陳浩。李渼看著群臣在此激憤,他心中也是極為無奈,對於陳浩的感情他是極為複雜。李渼既希望陳浩能夠留於京城替他治理天下,但是有時也不希望陳浩留在京城,因為每一次陳浩身在朝堂,除非陳浩不說話,否則總會說出與大眾相左的言論讓眾人彈劾。
陳浩對於群臣的激憤只是冷眼視之,而是衝著李渼鄭重道:“聖上,可還記得先祖老聃《道德經》中有言‘治大國,若烹小鮮’?老聃將治國比喻烹小鮮,足以見得在這位道祖眼中,入得庖廚未必不是治國之道?高風亮節也未必就是正人君子!若是以令狐大人之言,那老聃就不是君子乎?”
這一下陳浩搬出來李家自認的先祖李耳(老聃、老子、太上老君),將眾人反駁之言駁斥的體無完膚。陳浩心道,你們愛搬動聖賢,那好啊,我也不遑多讓反而更甚!你們敢駁斥聖賢嗎?你們敢駁斥李家先祖嗎?
令狐綯聞聽不禁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驚慌失措的解釋道:“老臣並無此意”群臣因為陳浩一席話又一次啞了火,李渼沉思良久突然覺得陳浩所言也頗具道理,但是最後卻是疑惑道:“少傅所言有些道理,然若是據少傅所言,那孟子此言豈不是有誤?”一更。by:89|10054420》
第049章 君子所為
第049章君子所為
“非也!聖上,孟子乃是儒家第二聖賢,豈能出言有誤!”陳浩將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見令狐綯與盧匡二人神色有異,於是心中一動便朗聲回稟道。
陳浩此刻心中很是明白,今日他若是說出孟子的語錄有誤,那他將會成為天下儒學之士的公敵。自從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到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已經成了朝廷招賢納士的標準,成了文華正統傳承的一種形式。隨後隋朝施行科舉制度,更是進一步使得儒學成了天下學子必讀之經典之作。如今這個被天下文人奉若經典聖經的孔孟之道,竟然有人出言詆譭,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哦?那為何少傅方才”李渼一聽這話心中更是疑惑不解了,心道方才你可是一口否認孟子的語錄,怎麼這個時候又突然肯定了呢?
“聖上,微臣可未有說孟子的話是錯的,微臣是根據老聃經義所感!”陳浩心道若是別的事情他承認也無可厚非,但是今日這件事情打死也不能往自己身上背,因為這件事情的分量太重,他背不起!
這時盧匡卻冷哼道:“陳大人此言可真是眼前不搭後語,既然陳大人聲稱孟子所言無誤,那請問陳大人,老聃與孟子二位聖人語錄相背而馳,你又作何解釋?”
盧匡的這番詢問可謂用心至深,陳浩看著盧匡那帶著不懷好意的笑容,心中早已在心中罵了無數遍。這步步緊逼的追問,可謂是將陳浩漸漸地逼近了死衚衕。如今他無論贊成哪一方言論,都會招來他無法抵抗的海嘯。如果他要是不作回答處於中庸之道,那麼令狐綯與盧匡等人就會拾起之前的理由,反擊他有辱斯文傷及風化!
想通了這些,陳浩暗自冷冷一笑,未有理會盧匡,而是向李渼敬問:“聖上,微臣請問創業與守業兩者那個最為艱難?”
李渼此刻也很想知道儒道兩位聖賢,留下的語錄箴言那個為真。然而此刻陳浩問道創業與守業的問題,他雖不知為何,但也沉思片刻之後鄭重道:“從白手起家,由無到有,這一路的艱辛與磨難不可想象,創業之難可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