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2 / 4)

小說:風月天唐 作者:幽雨

進言:準禮例,差官奏告天地、社稷、太廟、諸陵,應祠祭惟天地、社稷、五方帝諸大祠,宗廟及諸中小祠並權停,俟廟禮畢方為功成。與此同時禮部派閣門使告喪南詔、吐蕃與渤海三國,命禁軍都尉馬元贄為大內都巡檢,領著衛士守衛宮殿和各門。敕命南平郡王高崇文為皇城四面巡檢,帶領禁兵檢查巡邏京城,防止有宵小乘機作亂。

第三日新皇即位登基,黃麾儀仗蔚為壯觀。仗首左右廂各二部,絳引幡十執各一人。第一部左右領軍衛大將軍各一員;第二部左右領軍衛折衝,掌鼓一人兵官一十人。次執儀刀部十二行,每行持各十人後部並同。以如今陳浩的身份地位,對於各種節日或者祭典的禮仗他都有曾見過,但都沒這次來的規模宏大。

看到眾臣魚貫而入,樂官奏唱:冠佩雍容,時惟上公。享於清廟,陟降彌恭。籩豆靜嘉,粢盛潔豐,孝孫有慶,萬福來同。然後閣門使宣口敕曰:“先皇帝奄棄萬國,凡在臣僚,畢同號慕,及中外將校,並加存撫。”

百官行禮應奏丹陛大樂,此時設而不作,群臣慶賀的表文也進而不宣。待閣門使宣口敕完畢,由四位宰輔引領群臣向李渼叩拜口稱萬歲,隨後群臣泣聲躬身告退。之後群臣上表請李渼登基,李渼在連續三拒之後便登上了帝位。在登基後的第三日,李渼才讓輔臣召集大臣進殿參觀宣宗遺物。直到第五天後,李渼才脫掉衰服、去杖,並由內侍王公公扶著升坐龍椅,在宣政殿接見群臣。褪去衰服的李渼身著龍鱗錦表,上綴玉為七星,紫雲白鶴錦裡地加冕服。在殿外陽光的照射下,臉上一片莊嚴肅穆。一更。by:89|10054304》

第五十二章 河朔三鎮

第五十二章河朔三鎮

之後由於禮節需要,李渼每七天接見群臣一次,直到四十九天後,李渼才能正式換上帶紅色的袞冕。隨著朝局的變動朝中的事務還要處理,李渼為了穩定朝政,於是便將朝中事務交予四位宰輔處理。李渼本想對陳浩委以重任,但是陳浩自從他登基之後,不是諸事退居其後就是稱病閒居府中。李渼豈能不知陳浩此舉的意圖,於是只能微微一嘆只能默許。

而就在李渼正式換上紅球冠冕這一日,昭義節度使王佟派信使送來急報。軍報中直言河朔三鎮已然蠢蠢欲動,調兵遣將已有不臣之心,河朔三鎮節度使均揚言李渼不配登基為帝,理應由前太子李凗繼承皇位。這份軍報引得一時間朝野震動,群臣紛紛議論紛紛斥責河朔三鎮不守君臣之道。

此間李渼對於河朔三鎮如此公然與他叫板,氣的是當場暴跳如雷渾身顫抖。這河朔三鎮一直視朝廷政令如無物,李渼深知當年實施均田制的時候,其餘各個藩鎮雖然有些許反彈,但是最後仍舊默默的接受了朝廷的政令。而當均田制施行到河朔三鎮卻受到了阻礙,山東士族與三鎮節度使相互勾結,一直讓朝廷頭疼不已卻又無何奈何。

因此如今大唐內部雖然仍有部分藩鎮不甚安分,但是也不敢公然叫囂朝廷。也正因為如此,宣宗在世之時一直視河朔三鎮為大唐最大的隱患。只是甚為可惜的是,最後的時日裡宣宗李忱沉迷於仙道之術,未有對其採取相應措施,才會使得河朔三鎮如此猖狂。

就連李渼登基為帝百官朝拜之期,各藩鎮節度使均是回京恭賀新皇登基,然而幽州、成德、魏博三鎮節度使拒不來朝。本來對河朔三鎮節度使的囂張李渼早就積鬱難施,如今這河朔三鎮竟然公然私自屯兵欲要謀反,這如何能讓李渼忍受得了。

“好大的膽子,竟然敢如此公然對抗朝廷!高愛卿!”李渼雙目圓瞪深寒殺機的冷哼道。

如今已是兵部尚書的高崇文,移步來到殿中恭聲回稟:“老臣在!”

李渼一揮衣袖冷聲道:“即刻傳令調集各州府兵馬三十萬,朕要派兵平了這三個逆賊!”

“聖上不可!”就在高崇文還未領命之時,盧匡卻出列勸阻道。

“哦?盧愛卿莫非要任由逆賊猖獗直渡黃河,繼而逼近京城讓朕退位不成?”李渼本就對盧匡印象不好,此刻又見盧匡故意堵氣,於是便沒有好氣冷言以對。

盧匡沒有想到李渼會這麼認為,於是慌忙跪地解釋道:“聖上明鑑老臣絕無此意!老臣認為可以用更好的方法解決此事,如此一來也免受刀兵之災”

“嗯?盧愛卿不妨直言!”

李渼聞聽盧匡似有解決之法,於是眉頭微蹙甚是期許的詢問。對於李渼而言,雖然十分氣憤河朔三鎮如此猖獗,但是他也知道此刻不是最好的時機。他剛登基為帝便要動刀兵之災,若是此次兵伐河北能夠順利平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