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李子通兩人齊齊跪下,道:“我二人願為陛下效力!”
說話間,天色已經亮了,戰場也打掃的差不多了,大火已經熄滅,搶救了不少糧草出來。
楊侑見到了毛文深,作為李子通帳下的第一謀士,他的判斷沒有多大的問題,只是隋軍的工作做的十分好。楊侑思考了片刻,封此人為餘杭太守,即刻上任,毛文深吃過早飯之後,帶著幾名士兵赴任。
隋軍在原地休息了一日,第二日朝著北方行去,當日黃昏抵達丹陽,李子通親自出陣勸降,丹陽城見陛下都投降了,守將立刻作出了最為明智的選擇,開城投降。
而在稍晚的時間,雷世猛帶著水師順江而下,順利進駐石頭城,將丹陽的水路牢牢掌控在手中。
在丹陽城休息了一日之後,楊侑率領大軍殺奔江都城,半日後,隋軍順江東下,抵達江都外圍。闞稜帶人前來迎接,當他看見李子通這個仇人和義父在一起的時候,不由瞪大了眼睛。
楊侑進駐大營,迅速讓李子通派人前去招降王文飛和樂伯通,在李子通已經投降的情況下,王文飛和樂伯通幾乎在同一時間,做出了投降的決定。
第635章 壯志雄心
江都城,吳公臺下,一片肅穆。
楊侑身著孝服,手中舉著三支清香,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磕頭,在他身後,是杜如晦、侯君集、杜伏威、李子通、羅士信等群臣,神情也十分肅穆。
隨著楊侑的跪拜,群臣也跟著跪拜。每一個人的臉上,都非常嚴肅。因為在吳公臺下,長眠著的,是先帝,是楊侑的祖父,後世中聲名狼藉的隋煬帝楊廣。
作為臣子,群臣不敢妄議,而作為楊侑,祖父對他是慈祥的。就算祖父對不起天下的百姓,至少他對得起士人,對得起自己,而這,對於楊侑來說,就足夠了。
破舊的吳公臺下,有一些修葺的痕跡,這是李子通的功勞,正因為如此,楊侑才會饒他一命。在吳公臺四周,威嚴的禁衛軍士兵手中持著刀槍劍戟,東南風吹動赤紅色的旗幟,顯得是如此的悲壯。
楊侑的神情非常嚴肅,他恭恭敬敬的磕頭,每一次,都能聽到清脆的聲音。九個響頭磕完,楊侑的額頭上,佈滿了鮮血。
“祖父,孫兒不孝,在祖父危難之際,未能及時趕到江都,致使祖父蒙難,此乃一也。”
“國破山河,至今李淵老賊仍在長安逍遙,孫兒不能克服大興,收復大隋國都,此乃二也。”
“高句麗小丑,言而無信,不服王化。至今仍然折磨大隋十餘萬將士,孫兒日日想起受到折磨的大隋將士,夜不能寐。此乃三也!”
“祖父,孫兒此番前來,正為繼承祖父之遺志,宣揚大隋國威。還望祖父在他鄉異國,保佑孫兒完成理想!”楊侑說著,將三柱清香插在爐鼎中,然後重重在地上磕頭,久久未起,小半柱香時間後,楊侑這才站起身來,他一抹額頭上的鮮血,在祖父簡陋的墓碑上,快速地寫著什麼。
群臣屏住了呼吸,不敢說話,縱然是一向頑皮的侯君集,也抿著嘴,不說話。此時的氣氛,顯得有些壓抑。
半響,楊侑寫完,手指上已經磨破了皮,血跡斑斑,顯得十分觸目驚心。但楊侑渾然不在意。他轉過身子,目視著群臣,抬抬手,示意眾人起身。
“諸位愛卿,在此發誓,若不能掃平高句麗,迎回大隋將士;若不能收復大興,重建大隋,先帝之陵,將常駐於此,直到完成朕的志願!才會遷回祖陵!”楊侑給了自己壓力,他寧願頂著一個不孝的名聲,也要在辦完事情之前,堅決不遷移祖父的陵墓。
群臣之中,杜如晦高聲喝道:“陛下,我等願為陛下分憂,掃平高句麗,恢復大隋河山,讓大隋的赫赫威名,傳播四方!”
“微臣願為陛下分憂,掃平高句麗,恢復大隋河山,讓大隋的赫赫威名,傳播四方!”在杜如晦的帶動下,群臣也高聲喝道。他們鼓足了力氣,聲動四野,山風彷彿為群臣的聲音所懼,停止不前。
禁軍士兵聞言,也紛紛跪下,齊聲大喝:“我等願意為陛下分憂,掃平高句麗,恢復大隋河山,讓大隋的赫赫威名,傳播四方!”
這一次的聲音更大,氣勢更加沖天,地面彷彿都被喊聲所懼,微微顫抖起來。
楊侑的目光掃過群臣,掃過禁軍士兵,忽然,他深深地躬身,道:“諸位愛卿,你們都是大隋的忠義之士,朕相信,只要有你們在,大隋必將再度崛起,統一中原!”
“朕一定會攜同諸位,掃清四合,威震八方!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