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差了不少。河北北方是突厥人,西邊是偽唐幷州,而在南方,則是中原和山東,軍事的壓力非常大,楊侑也不會選擇他們。
最終,楊侑將人選的目光,放在了李靖的身上,李靖智謀足夠,軍事自然不用說,政務雖然差了一些,但加上凌敬、宋正本,完全可以彌補這個缺點。人選選定之後,楊侑下一步,就是要攻破瓦崗,李靖才能入主河北,大隋南北的交通才會暢通。
對瓦崗一戰,自然是攻心為上,因此楊侑還在等待。在這段日子,樂壽城流傳著屈突通欲反的訊息,令人惶恐不安。隨後,鎮守巴蜀的蕭瑀也派人送來急報,說成都流傳著屈突通欲反的訊息。有人上書,說要儘快拿下屈突通。
看著群臣的上書,楊侑不由笑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親自任命屈突通為隴西總管,負責隴西的軍政。屈突通在隴西的戰事中,表現也非常不錯,幾度擊敗了偽唐的兵馬,並源源不斷為大隋提供了足夠的優良戰馬,可以說,屈突通功不可沒。
他屈突通早不反,晚不反,偏偏在這個最為關鍵的時候造反,豈不是讓人可笑。果然,如同楊侑的猜想那般,不久,屈突通的摺子也送到了楊侑的手中。楊侑看完之後,對涼州一戰,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他認為,屈突通的決定,是明智的。撤退,並不代表害怕,西突厥雖然勢力強大,但楊侑並沒有畏懼之心,不與他交戰,只是目前大隋的戰略重心不在西域。
楊侑親自寫了兩封書信,一封送到成都,一封送到隴西,表示他是相信屈突通的。不管屈突通有任何表現,楊侑始不會負他。楊侑的書信送到屈突通的手中之後,屈突通對楊侑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日後奮勇殺賊,為國捐軀,這是後話了。
屈突通退出涼州之後,李淵興奮萬分,一連舉辦了幾次宴會,為擊退屈突通而慶功。然而,他沒有想到,不久之後,貪婪的西突厥人洗劫了大唐的敦煌、張掖兩郡,奪走了牛羊無數,男女上萬名,使得兩郡變得格外蕭條,賦稅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西突厥的無恥讓李淵的心中十分憤怒,但他根本惹不起西突厥,只得將這口氣吞下,心中暗自發誓,日後若是統一了中原,一定要給西突厥一個教訓。
時間逐漸進入十月,有的地方已經開始收割小麥,對於戰亂多年的中原大地,這無疑是讓人最為興奮的時刻。
在關中,太子李建成親自帶著太子府的大小官員,先後在關中、涼州、幷州等地巡視,督促百姓收糧,以充實府庫。這一年,大唐雖然發動了幾次戰鬥,但關中、幷州還是取得了豐收,還債之後,長安官府存糧超過了三十萬石,如果來年沒有戰鬥,大唐的存糧將會超過百萬石。
在河南,王世充親自帶著太子王玄應、陳王段達等朝廷重臣深入田間,與民同樂,一起收割糧食,王世充還許諾,他一定會勵精圖治,讓百姓有飯吃,有衣穿。王世充的話讓百姓們歡欣鼓舞,他們似乎忘記了原本是隋人。
秋收之後,王世充的府庫增加了二十萬石的糧食,可是,這依然不夠,若是發生一場大戰,這二十萬石的糧食,最多在兩三個月之內,就會消耗一空。王世充無時無刻不再祈禱,希望逆隋不要進攻洛陽,再給他一點喘息之機。
至於瓦崗,洪水之後,幾乎是一片荒涼,而大部分的百姓已經逃亡,只有少部分沒有遭受災難的地區,獲得了一些糧食。但這點糧食,百姓都很難養活自己,更不用說上繳瓦崗了。
李密對此顯得憂心忡忡,他非常清楚,如今是瓦崗最為虛弱的時候,一旦逆隋攻來,他根本不可能擋住。為此,他親自寫了一封書信,以卑微的口氣,尋求王世充的支援。王世充也很快回信,他告訴李密,作為反隋同盟的盟主,盟友有難,他一定會趕來幫助。
河北的糧食雖然收穫,但由於戰亂,收成並不好。楊侑又降低了賦稅,因此收成並不多,整個河北,除了糧食產量一向很低的幽州,此外還有被王世充掌握的汲郡,餘下的十個郡縣,官府僅僅收入三十萬石。如果算上賑災的糧食,整個河北,糧食的收支,是赤字,足足虧損了五十萬石。
不過,竇建德在河北經營多年,糧食積存不少,所以官府的存糧,還足夠支撐楊侑攻打山東。此時的瓦崗,整頓已經告一段落,由於孫長樂的失蹤,李密大為憤怒,他將孫長樂的部下嚴加拷打,逼問孫長樂的下落。
可是,根本沒有人知道孫長樂究竟去了哪裡。在嚴刑拷打之下,有人胡亂招供,將仇人說了出來。李密不辨真假,統統抓了起來,於是牽連著更眾。數月之間,整個瓦崗惶恐不安,不少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