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國語系的他學歷高,更不是因為他1939年9月進入中國航空公司的資格老。
是人品、人格讓他贏得同事們的廣泛尊重。
熟悉何鳳元的老人這樣評介,他這個人啊,書生,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
在當時的中國,既能擔當學生運動領導者又能得到這樣評價的人,不多。
戰爭時期,是軍人、武夫盡興展現魅力的時代,在一家商業航空公司、在一個以飛行精英們擔負重任的風雲時代,何鳳元能以一個行政“主管”和“天之驕子”們齊名得到一致稱讚,可見其人格之魅力。
除了前面提到的顧其行得到王承黻的重用,中國航空公司總經理最欣賞的行政主管,就是何鳳元。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第二天,“中航”香港基地被炸,總經理王承黻這邊和邦德緊急制定新航線計劃,那邊,已經開始選派加爾各答辦事處主任了。
把“中航”基地設在印度加爾各答,是原總經理黃寶賢和繼任者王承黻及邦德在抗戰時期,幹得最有遠見、最漂亮的一件事情之一。在委派加爾各答辦事處第一任主任人選上,黃寶賢毫不猶豫地選擇並向代總經理彭學沛推薦何鳳元,後來在敘府(宜賓)設立辦事處時,繼任“中航”總經理的王承黻又是首選何鳳元。
何鳳元的夫人張瑩華老人回憶說,日本人是1942年12月初炸的香港,不到一個月,總經理派駐任命就下達。
談起這段往事,還很有意思。
老人說,自己本來是學水利的,當時在揚子江委員會湘桂水道工程處搞陽朔的灕江水利工程,和何鳳元正在談戀愛。本來已經商量好的,等張瑩華去雲南搞一年水利工程、以完成一個三十年代學水利的女大學生對治理祖國江河的一點微薄奉獻後再結婚。
一個是知識精英,一個是對祖國未來充滿希望的美麗少女,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老人說,日本人打香港時,王承黻還沒來“中航”。調令是當時被困在香港的黃寶賢輾轉發給代總經理彭學沛、又經彭學沛轉來的。那時的人,不像現在,觀念都非常正統,鳳元要出國,總不能帶著的竟然是未婚妻啊。還是彭學沛腦子來得快,他讓我們馬上就結婚,並親自當證婚人。1943年1月6日,婚後第三天,自己就和何鳳元及一位秘書登機去了加爾各答。
雲鐸老人是航委會派駐加爾各答的,負責多國之間協調及聯絡。何鳳元正是中國航空公司派駐加爾各答基地主任,負責“中航”在基地的所有行政業務。
張瑩華老人說,駝峰航線開闢後,加爾各答是中國當時惟一的國際航班終點站,國民政府要員在加爾各答進出頻繁,叫出哪個都比何鳳元官大,擺譜拿派的不在少數,但除了必要不得不做的外,何鳳元很少出面迎送。
他最看不慣官場上那一套。
不僅自己不和“官員”往來,也不許新婚妻子和那些有干係的人交往。
行政院長孔祥熙千金孔令儀和張瑩華是同班同學,都在金陵女大畢業。1943年初夏,孔令儀赴美完婚,從重慶來到加爾各答,這邊等候飛往美國的飛機,那邊等待從重慶空運過來的繡花嫁衣。是同學,又在異國他鄉相遇,無論從哪面講,在加爾各答已小住一年之久的張瑩華作為“地主”出面,招待、問候,是起碼的禮尚往來。嘿,何鳳元就是不準嬌妻招待這位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的多少人想巴結都巴結不上的千金,他嚴厲告誡妻子,少和她來往,以免麻煩!
第十二章 天地一線牽(5)
結婚一年多,從沒見過丈夫發脾氣的張瑩華眼淚汪汪,她怎麼也想不明白,請孔令儀吃頓飯怎麼就有“麻煩”!
妻子不明白的事情還很多。
金陵女大校長吳貽芳參加“六教授”赴美抗日宣講團,中國第一代農業專家趙聯方和沈宗瀚赴美參加“世界戰後糧食會議”,都先後路過加爾各答,三個人除吳貽芳曾是張瑩華的校長外,後兩位只是和她打過幾次照面的老師,對待他們,何鳳元卻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忙前跑後,分外熱情,盡力招待。
最絕的還在後面。
孔令儀在加爾各答等待嫁衣和赴美航班期間,也許是從小過慣了養尊處優的日子,也許是富家大小姐從來不知窮人的苦日子是啥樣,頤指氣使的她竟然不斷地從加爾各答給她父母運送在國內還很少見的芒果、木瓜、螃蟹、龍蝦
“駝峰”空運,運進國內的每一顆槍彈、每一滴汽油、每一粒糧食、每一點藥品,是靠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