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2 / 4)

公共廉租屋的限額,但又買不起私人樓宇的中下收入者。同時鼓動公屋租戶 家境轉佳者申請購買。政府建的居屋以成本價出售,是私人樓宇售價的2/3左右。 地產商土地來源 一、參予官地競投;二、買舊樓夷平清出地盤;三、購入“換地證書”換地:四、 參與填海造地,最典型的是置地公司。 炒樓花 炒樓花是在買樓花基礎上衍生成的,最初買樓花者是置業自用,後來發展為投機 行為。炒樓花者,是看好摟價會上漲才買,只需預付樓價的小部分,往往可以獲大利。 如樓價是100萬港元,炒樓花者只須預付20%的樓價(即20萬港元)就可購得樓花。 假設樓價在樓宇完工前上漲了30%,即30萬港元。炒樓花者在出賣時可得50萬港元, 獲利率達150%。炒樓花加劇了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性,香港出現職業炒手和集團炒家。 樓花走俏,常常出現輪侯排隊甚至大出打手的現象。 香港寫字樓商鋪租金水平 據利比測量師事務所提供的資料,1990年世界主要城市的寫字樓每月每平方米租 金排名是:1、東京219美元;2、倫敦117美元;3、蘇黎世88美元;4、香港83美元; 5、巴黎81美元;6、新加坡76美元;7、日內瓦68美元;8、馬德里66美元;9、法蘭 克福59美元:10、米蘭57美元。 商鋪每月每平方米租金:香港619美元:東京415美元:倫敦411美元;紐約380美 元;新加坡376美元;巴黎347美元;蘇黎世337美元;悉尼332美元;日內瓦306美元; 墨爾本266美元。 香港地產三劍客——郭得勝、馮景禧、李兆基。 在未涉足地產前,這三位“廣仔”,只是香港默默無聞的小 商人。三人義結金蘭,合股投資,其勢沖天,後又分道揚鑣,各 執己業,成為香港商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三劍客,成為香港商界的一段佳話。 不甘沉寂 老一輩香港人或許記得,40多年前,上環有一家鴻昌合記雜貨店,店 主就是六八十年代叱吒香港地產的新鴻基老闆郭得勝。

… 頁面 118…

郭得勝是廣東中山縣入,1911年生,念過幾年私塾後,便隨父走南闖 北做洋貨生意。抗戰時期,一家人逃到澳門,開一家信發百貨商行慘淡經 營。 日本投降,來澳門避難的外地人紛紛返回原地。郭得勝來返回廣東, 而是舉家遷往滿目瘡庚的香港。他在澳門時認識了不少香港人,諳知香港 的過去,他覺得唯有去香港才能實現他成為鉅富的夢想。 郭得勝既“好高鶩遠”,又腳踏實地。他在上環覓得一間鋪位,開設鴻 興合記 (後改為鴻昌合記)雜貨店。香港雜貨店多如牛毛,許多人開了一 輩子,也只是個“士多波士”(小店業主)。郭得勝每日早早開店,侍客殷 勤。不過僅憑這,還顯不出他發跡的端倪——哪家士多波士不是克勤克儉? 老街坊對郭氏的印象是,他個子高高的,鼻子大大的——這也算不得什麼 富貴相。 1952年,雜貨店升格為鴻昌進出口有限公司,這就令街坊不敢小覷。 郭得勝專營批發洋貨,業務開拓到東南亞。 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初,香港成衣業迅猛發展,拉鍊走俏,被人們奉 為時髦。郭得勝怦然心動,絞盡腦汁跟日本商人搭上聯絡,終於取得日本 名牌Y。K。K拉鍊的獨家代理權。郭氏竭盡全力捧牢這個聚寶盆,Y。K。K拉鍊 不僅獨霸香港市場,還行銷東南亞,一年的營業額達1000萬港元以上,盈 利也有近100萬港元。 郭得勝捧牢了這隻聚寶盆,馬上又騰出一隻手去抓搖錢樹——新興工 業產品尼龍。他馬不停蹄穿梭於日本臺灣之間,獲得幾家不同類別尼龍產 品的代理權。這一項,年營業額又有1000萬港元。 郭得勝年近半百,在通常人意識中,他快到頤享天年的時候。但郭氏 連一絲這樣的念頭都沒有,他想的只是進取。否則,郭得勝,至少不會是 地產巨擘的郭得勝。 馮景禧在三劍客中年齡居中,1922年生於廣州的小商人家庭。馮景禧 因與後母不和,未讀完中學,16歲便隻身闖蕩香港,在九龍土瓜灣卑利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