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1 / 4)

成大氣候,先後躋 身百億富豪金榜。恆隆的大專案有:與合和聯手興建擁有41幢住宅樓的德福花園;以 兩億港元向淘大購入牛頭角廠房地盤,興建13幢住宅大廈。 1981年,陳氏投得金鐘二段及康山的地鐵上蓋工程,聯合數家開發,恆隆佔39% 股權,其他股東為新世界等。1982年,中英過判,香港前途未卜,地盤物業價格大跌。 年底,陳曾熙宣佈退出金鐘二段計劃。香港地產低潮,陳氏暗中稱喜。1984年中英公 布聯合宣告,地產市道迅速恢復。1984年,信和等集團重新投得金鐘二段,建成財經 廣場,其後以19億港元售給奔達,奔達易名為奔達中心,又以37。75億港元轉售。兩 手買賣都贏了大錢,陳曾熙大跌眼鏡。 陳曾熙低調隱密,極少在傳媒曝光,1979年他高價購入一物業,記者問他這樣做 是否值得?他回答:“值得。”便沒有第二句話。出席公眾宴會,陳氏也是獨坐一隅, 不聲不響。因此,儘管恆隆很出名,恆隆老闆卻“默默無名”。陳曾熙子1986年逝世, 其弟陳曾燾主理恆隆。至近兩年,恆隆由其於陳啟宗掌舵。據香港《信報》,1993年, 陳啟宗列十大富豪末位。1994年,跌落為第12位。陳氏家族所控上市公司值為312億 港元。 據香港布政司署公佈的材料,1989年,建築業總開支為456億港元,佔 同年全港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的35。1%,相當於全港生產總值的9。3%。全港 有承建商2500家,建築業就業數約23萬入,佔全港就業人口總數的8。4%。 在眾多的承建商中,只有229家有資格投標公共工程,被譽為建築業中 的“大哥”。如華資公司中的老字號新昌營造廠有限公司(成立於1939年), 後起之秀瑞安建築有限公司 (成立於1971年)。本地英資公司,以金門(香 港)有限公司規模最大。海外承建商則以日本熊谷組建築公司最為活躍。 戰後幾十年間,香港規模空前的土木工程、建築工程在地面、空中、 海上全方位展開,為建築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強手如林, 競爭激烈,八方好手都基集香港,以期分得一杯羹。 公和公司,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公和主席陸 孝佩更以承接洽大的滙豐大廈工程,而蜚聲海內外。 皇裔落難

… 頁面 136…

香港的老一輩富豪,相當一部分出身微寒,讀書甚少,有過一番學徒 求師的苦難歷程。陸孝佩則出身世家,畢業名校,身上還流淌著帝王的血 脈。 1991年,陸孝佩會見香港作家何文翔,談及他祖宗的威水(風光)史 時不禁神采飛揚:“我的祖宗是齊宣王的少子元達,本姓田,由於與父親意 見不合,遭父親追殺,因此遠走江蘇,改姓陸,我們的家族十分顯赫,宋 朝詩人陸游、清道光狀元及金石名家陸增祥,都是我的先人。 “我的曾外祖父葉澄衷是中國首富,是全國第一大五金商,又代理美 孚及亞細亞石油,比哈同(上海英籍猶太鉅富)還要富有,可惜戰時財產 化為烏有。我父親是買辦,代理美國雞蛋,是中國茂昌蛋廠副董事長,又 是德國洋行、福羅洋行買辦。我們幾代人都是讀書人,父親與我都是上海 聖約翰 (大學)畢業,父親修讀政治,我修讀土木工程,那年頭,大學畢 業並非是簡單的事。” 1942年,陸孝佩大學畢業。時值半個中國淪陷於日寇的鐵蹄下。陸孝 佩輾轉大西北,在隴海鐵路做見刁工程師。惡劣的氣候及生活環境,使從 小生活在金銀窩裡的陸氏受到極好的磨練。 1946年初,陸孝佩辭去公職,自立門戶,與友人臺組一間建築行,各 投資2兩黃金,作為創業資本。陸孝佩下想倚賴富有的家族及親戚,他要自 力闖天下。 當時上海南京有不少英美洋行,陸孝佩憑著一口地道的英語和一張教 會大學的文憑,承攬了不少英美洋行的生意,為他們修繕遭戰爭破壞的商 館,營造廠房,興建住家的洋樓。這些工程都不大,但給陸孝佩極好的試 手機會,以後他來香港開業,對建造西洋風格的建築,輕車熟路。 短暫的3年,公司獲利頗豐,共賺得800兩黃金。那時的金圓券不值錢, 他們無論賺取什麼貨幣,統統換成黃金。1949年元月,洋人及富商幾乎無 人興建物業,公司業務驟然蕭條,便自行解散。每個股東,分得10O多兩黃 金,其中身為經理的陸孝佩分得150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