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急切道:“丞相萬萬不可遷都!我等願與許都共存亡。”
曹丕聽眾文武七嘴八舌,欲戰欲和皆有,腦袋都大了一圈,不由望向荀彧問道:“文若先生可有破敵妙計?”
眾將見曹丕詢問紛紛不言,望向荀彧。荀彧出班道:“眾將之言皆有道理。至於遷都與否,還看許都是否可守。劉備兵微將寡,便得豫州一地也是吃力,兵發許都不過虛張聲勢而已。孫權兵馬水戰尚可,若要陷陣攻城卻還差得遠,丞相無需憂慮。唯有南燁一路兵馬甚是堪憂,若與另外兩路合兵一處,許昌危矣,我尚無計可破。”
荀彧話音剛落便有一人道:“我有一計可敵國師。”
眾人聞聲視之,乃是謀士李儒。李儒雖有謀略,可是由於之前出仕董卓,因此很受曹將排擠,朝中文武皆不願與其來往。李儒自知名聲不好,為人也很低調,不過此時眾人無計可施,他也低調不下去了,上前躬身道:“丞相可速遣人與劉備講和,將虎牢關以東的司隸之地割與劉備,再遣細作將此事告知南燁。南燁若出虎牢關進兵許昌,必先經劉備之地,而劉備已與丞相講和,南燁又豈敢借道而過?南燁或是顧及劉備不敢出兵,或是與劉備交兵相爭,許昌皆安矣。”
曹丕聞言喜道:“此計甚妙!可劉備若是不願講和又當如何?”
此時又有一人出班道:“丞相無需多慮,我有一計可令三家罷兵。”
殿上眾人聞言皆是一驚,尋聲望去,只見說話之人甚是年輕目光如鷹,正是司馬懿。
司馬懿道:“適才元穎言丞相當退公位以平眾怒,我以為不然。三賊怒丞相之公位,只因丞相有而三人無,丞相與其退還公位令四方皆無,還不如將三人封公令四方皆有。若再進一步,丞相可封三人為王,三人之中只要一人受封,另外二人便必然接受與丞相講和。待三人封王之後,丞相隨後晉升王位也就理所應當。”
曹丕也知道“王”比“公”大,開始聽司馬懿說封三人為王還有些不喜,當聽到司馬懿是為自己封王打算又開心起來。可是他自己拿不定主意,便問荀彧道:“文若先生以為如何?”
荀彧笑道:“此計甚好!若用之得當不但可使三家退兵,還可令三家為敵,丞相可如此行事”
第五十三回 曹丕繼位封三王 南燁出兵入西涼(9)
曹丕用了司馬懿、荀彧、李儒三人之計,一面遣使與劉備講和,一面遣使往南燁、周瑜二人營中封王。雖說漢高祖劉邦定下規矩不封異姓王,不過此時劉邦子孫獻帝劉協都做不了主了,也就沒人死抱著規矩不放了。
這封王也極有講究,為了挑撥三家兵馬,曹丕封劉備為豫州牧,關中王。封南燁為荊州牧,蜀王。封孫權為揚州牧,吳王。
三王之中以劉備的關中王最有來歷。關中指得就是司隸三秦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想當年楚漢相爭,楚懷王便約定,誰先攻下咸陽誰就是關中王。結果劉邦先入咸陽,項羽卻沒有將關中王封給他。
司馬懿相信劉備身為漢室宗親劉邦後人,絕對無法拒絕關中王的封號。而且此時司隸大部分已然在南燁手中,劉備只佔有虎牢關以東的一小部分,還是曹丕割讓的,劉備假如想要坐實關中王的威名必然要與南燁爭司隸之地,這就挑起了兩家爭端。至於豫州牧的冊封則沒什麼陷阱,主要是為了表現和談的誠意。
曹丕封南燁荊州牧、蜀王同樣是挑撥離間之計。在荀彧得的情報中,荊州有二郡在劉備手中,蜀地則在劉璋手中。天下諸侯裡就剩下這兩位漢室宗親,荀彧就是想讓這兩位聯手抵擋南燁。當然這官位封的也不是一點道理沒有,畢竟南燁佔著荊州大半還佔著南中四郡,對外來講封南燁荊州牧、蜀王也說得過去。
孫權的揚州牧、吳王看似實至名歸,實際上揚州的南部也在南燁手中。如此一來便挑撥了南燁與孫權的關係。很顯然,曹營眾將已然將南燁當作了頭號大敵,想讓南燁四處樹敵。
諸葛亮、周瑜、龐統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自然看出了其中奧妙。不過曹丕這是一招陽謀,利用劉協聖旨封王,難道還能抗旨不遵嗎?更何況其中好處不小。
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第一個接受了冊封講和,並且兵進司隸,擋住了南燁的東進之路。以劉備此時的實力,吃下一個豫州已然是極限了,正需要休兵養民積攢實力。曹丕割地求和正中劉備下懷,再加上關中王的吸引力,劉備沒理由不接受。
周瑜倒是不想接受曹操冊封求和繼續攻打許昌,可是這事兒不由他做主,只能回報孫權請示。這一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