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用技能取巧,他還等著諸葛亮想辦法呢。於是對諸葛亮道:“我尚無破城之計,若孔明先生有妙計在心,我當按計而行。”
諸葛亮見南燁願意聽自己的計策,不由微微一笑道:“國師尚且無計,我又能有何計。不如先到許昌匯合東吳兵馬再行定計不遲。”
南燁、劉備暫且無計,只能先往許昌。二十萬兵馬就這樣浩浩蕩蕩到了許昌城下安營紮寨。當日孫權兵馬也到,三家兵馬分派一番,南燁紮營城南,劉備在城東,孫權在城西,獨留北門出來,標準的圍三闕一之法。
曹彰在城上望見三家兵馬圍住三面,便對李儒道:“我觀南燁等輩不過如此,三家人馬若合兵一處,我等不是敵手。如今各自提防,分兵三面,正好一一破之。我願趁彼軍立足未穩,今夜下城一戰。”
李儒觀望一陣笑道:“殿下莫急,此乃南燁等人誘敵之計也!”
夏侯德疑惑道:“三路兵馬,圍三闕一,中規中矩,如何是計?”
李儒道:“孫權之前敗於我等之手,如今卻與南燁、劉備一般獨守一門,二人也不派兵相助,諸公以為如何?”
夏侯尚道:“必是三家不合,無法齊心。孫權兵少,我等正可出城攻之。”
李儒笑道:“依我之見,這是南燁示敵以弱,以孫權為餌,誘我等出城。想必孫權營中早有埋伏。”
曹彰道:“文優先生既已看破南燁之計,那我等可棄了孫權去攻劉備。”
李儒搖頭道:“南燁居中策應,若攻東西兩營,南燁皆可救援。若攻南燁中營,左右也可呼應。我等不出才是上策。”
城中按兵不動,可苦了城下小心防備一夜的孫權。三路人馬各守一門確實是諸葛亮一計,看似公平的分配方式中隱藏著極大的不公平,為的就是誘敵出城。沒想到卻被李儒看破。
孫權熬了一夜眼睛通紅,次日一早便來到南燁帳中,與劉備、南燁開會。他一見諸葛亮便埋怨道:“孔明先生之計對曹軍無用,我等又該如何?”
諸葛亮這第一計似是有意,似是無意,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南燁還是十分佩服的,要不也不會依計而行。城中曹軍不中計,只能說明李儒小心謹慎,謀略出眾,並不能說諸葛亮的計策不好。
南燁聽孫權埋怨便替諸葛亮說話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孔明先生之計是我等昨日認可的,城中守將不中計,仲謀何必責怪一人。我等再想計策便是。”
諸葛亮朝著南燁微微點首,算是謝過南燁解圍。孫權也明白這事兒不能全怨諸葛亮,便對帳中諸將道:“諸公誰還有計,儘管直言。”
呂蒙聽孫權發問便搶先道:“可差軍士築起土山攻城。”
魏延道:“可豎雲梯,造虹橋,居高臨下而攻之。”
張飛道:“何必如此麻煩?我軍初到,士氣方銳,正可一鼓作氣奮力攻擊。我願領兵衝殺上城,一日內破之。”
第五十六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南燁仗義再興兵(10
眾將為破許昌紛紛獻策,可是皆不得其法。聽得南燁、劉備、孫權連連搖頭。南燁若是帶著霹靂車來,其實也不用如此為難。可是由於此次是聯合出兵,南燁不想將這底牌暴露在劉備、孫權眼中,這才特意沒帶。卻不想許昌如此難攻。
三家兵馬加在一處也不過二十餘萬,強攻許昌肯定是行不通的。於是眾人又將目光轉移到諸葛亮身上,就連孫權也不例外。
諸葛亮見眾人望向自己卻不想強出頭,而是朝郭嘉拱手道:“早聞奉孝先生足智多謀,亮已技窮,不知先生可有妙計?”
郭嘉一直在南燁下手沒開口,一是因為南燁讓他藏拙,二是因為南燁覺得有諸葛亮在不必郭嘉費腦子。可是此時諸葛亮問起來,郭嘉卻不能不答,便還禮道:“足智多謀可不敢當!依我之見此戰非一時之功,可一面打造攻城器械,一面命人城下搦戰,切不可急於攻城。待城中守備鬆懈,再用計攻之。”
諸葛亮點頭道:“奉孝先生所言是也,只是不知該令何人搦戰?”
郭嘉道:“李儒老謀深算,曹彰年少輕狂。若要搦戰,當激曹彰出戰。曹彰乃曹操之子,曹丕之弟,李儒未必可以約束,若擒他在手,也可令曹軍士氣不在。依我之見,可選營中小將搦戰,曹彰必不服氣。”
劉備、孫權聞言都以為計策不錯。孫權帳下小將淩統與曹彰有殺父之仇自然出戰。劉備帳下有劉封、關平,都是小一輩的將領。二人有了人選之後便問南燁道:“國師麾下可有小將能敵曹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