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1 / 4)

是覺得日本人以後真是不敢得罪,二是覺得養子光緒帝不把她放在眼裡。光緒先是提出要將她的壽誕用款改作軍用的“不敬”建議,然後又不向她彙報,就給慈禧的寵臣李鴻章拔三眼花翎、褫黃馬褂、革職留任等處分,這分明是在向她示威。於是,慈禧太后決定殺雞儆猴,給光緒帝一點顏色看看。

這時已經長大成人的珍妃,仗著光緒帝的恩寵,非常任性,甚至有點得意忘形。她不但不把慈禧太后的侄女皇后放在眼裡,甚至參與朝政,做了些“非法”的勾當:賣官。由於得寵,珍妃賣官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成功率甚至比慈禧太后還高。有一次,她居然將上海道兼管海關的肥缺賣給了從未踏足仕途的富商魯伯陽,令朝臣側目。光緒帝也覺得有點過分,為了在朝臣面前挽回臉面,他決定煞一煞賣官之風,於是堅決反對給木商玉銘四川鹽茶道的官職。然而,這個官職卻恰恰是慈禧許諾的。因為前有魯伯陽之事,這樣的反對,就使得慈禧太后下不了臺。惱羞成怒的她決定利用這次機會,祭出“殺威棒”,滅滅帝黨的威風。她先是用後宮的“家法”,將珍妃當眾杖責,打得死去活來,並將其降為貴人,然後又明旨給皇后,授意她打探光緒帝與嬪妃的一切事宜,並隨時上報。隨後又召見軍機大臣,嚴責光緒帝包庇寵妃,並將光緒帝及珍妃身邊 “涉案”的太監或殺或充軍,死者達60餘人。

坦率地講,把玩政術,慈禧太后無論心機還是手段,都遠比光緒帝強得多。光緒帝空有一腔激情,卻缺乏做皇帝(政治家)的資質,身邊的幕僚也多是些腐儒酸臣。當初,帝黨成員不冷靜地分析現狀,也不懂政治謀略,只會一味刺鐳射緒帝,說出“太后雖穆宗(同治帝)之母,實文宗(咸豐帝)之妾。皇上入繼大統為文宗之後,無以妾為母之禮。本非母子,宜收攬大權”之類的話來。耳目眾多的慈禧太后聽到這番“離間母子”的話後,怒不可遏,立即對帝黨官員進行圍剿:文廷式革職,翁同龢革職,汪鳴鸞革職

皇帝是這樣一個容易衝動的皇帝,帝黨是這樣的一批異想天開的“人才”,也難怪後來的“百日維新”會失敗了。對此,《清史稿》嘆曰:“德宗親政之時,春秋方富,抱大有為之志引新進小臣,銳意更張,為發奮自強之計。然功名之士,險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濟,言之可為於邑”正是因為鼠是“碩鼠”,器是“瓷器”,所以不管光緒帝怎麼折騰,牢牢控制著軍權的慈禧太后,輕而易舉就把他“拉下馬”,並將其囚禁於瀛臺。後來,慈禧覺得光緒帝太麻煩,已經控制不住,便有了廢帝的想法。她以光緒帝“病重”為由匆匆選了端郡王載漪15歲的兒子為皇儲,這時慈禧與光緒的關係已經惡化到極點。

光緒帝的維新雖然漏洞百出,但由於制度構想西化而得到了外國公使的歡迎,他們都反對廢帝,甚至派軍艦在中國沿海示威表示支援光緒帝。這就使慈禧感到很頭痛,後來她竟想利用義和團把洋人的勢力滅一滅。然而面對洋槍洋炮,空有匹夫之勇的義和團圍攻各國使館56天,最終毫無戰果,反而惹怒了洋人,八國聯軍打進了北京城。慈禧太后當然不願將光緒帝留給支援他的洋人,所以挾持光緒帝匆匆西逃。那一年是中國的庚子年(1900年),所以史稱“庚子之變”。

光緒的死和她有關嗎

慈禧太后西逃之前,或是為了洩憤,竟遷怒於珍妃,將其溺死在後宮的井中。可憐的珍妃死時年僅24歲。而光緒帝則成了慈禧太后向列強示好的平安符,雖是保住了性命,卻過得生不如死。慈禧太后對他毫無憐惜之情。冬天光緒的寢宮不糊窗紙,平常飯菜還常有餿臭之物。光緒帝就在這樣的煎熬中度過了他餘下的人生。

慈禧太后至死也沒放過光緒。最蹊蹺的是光緒帝的死,剛好比慈禧早一天,難道是巧合麼?據說慈禧太后病時,曾問李蓮英:“我病了,皇上在幹什麼?”李蓮英恭敬地回答:“皇上在看書,面帶喜色。”面帶喜色?那就是盼“老佛爺”早點歸天了?

一生好強的慈禧太后,在最後關頭又豈會如他所願呢?當時光緒雖然體弱多病,但畢竟年輕,在御醫的精心治療下,病情一直很穩定。據當時的起居錄記載,光緒帝去世前兩天,身體良好,還親謁儀鑾殿拜見慈禧太后,給她請安。然而第二天就病情突變,史官鄭重寫道:“上不豫”。第三天,史官直書:“上遘病大漸,酉刻,龍馭上賓!”是什麼原因讓光緒的病急轉直下呢?當時御醫屈桂庭在日記裡記載:“餘診視一月有餘,藥力有效至十月十八日帝忽患肚痛,在床上亂滾帝所居地更為孤寂,無人管事最可異者,則頻呼肚痛: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