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官吏仍戴源自唐代進士的金翅白紗帽)。另外,他還派吐蕃的貴族子弟“留學”長安,學習《詩》、《書》等漢學典籍,並請來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和這樣通情達理、好學上進的藏王相處相愛,文成公主應該算是幸福的吧。
遺憾的是,他們相愛不到9年(一說3年),松贊干布便不幸病逝。更令人遺憾的是,可能是環境氣候和身體素質的原因,文成公主也沒有子嗣。所以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又一個人孤獨地在藏地生活了30年,直至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病逝。這30年裡,關於文成公主的事蹟,正史上沒有文字記載,只是後來的一些高僧傳記裡有零星記載,說是唐時走唐蕃古道到印度取經的一些和尚曾受過她的款待。想來,這樣做是緣於她太過寂寞的原因吧。在她有生之年,對於中原故土的思念和眷念,也就只能寄託在路過的苦行僧身上了。偶爾聆聽…風塵僕僕的鄉音,便是片刻,對她而言,也算是莫大的幸福了!
傳播大唐文化的使者
文成公主去世後,過了30年,唐中宗準備將大唐的第二位公主:金城公主下嫁給吐蕃的贊普。中宗曾制詔總結唐的和親政策,並誇讚“自文成公主化往,其國因多變革”。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文成公主不但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夫君松贊干布,同時也極大地影響和改變了藏區的社會面貌和生活狀況。
據史料統計,文成公主入藏時,除卻帶去寶貴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和大量珍寶綢緞為嫁妝外,還特地帶去了360卷經書典籍,其中有歷算卜筮典籍300種,能治404種疾病的醫方100種、醫療器械6種、醫學論著4種、營造和紡織等工藝著作60種(一說是24種),另外,還有多種食物、飲料、寶器、服飾以及蔓菁等農作物種子。除此之外,松贊干布在文成公主的聰明指點下,一方面“走出去”,派遣大量貴族子弟到長安學習,歷算、醫學、經史等,無所不包;另一方面“請進來”,請求唐王朝以政府的名義,派遣蠶桑、碾磨、造紙、釀酒、雕刻、制墨等工藝匠人進藏,從而極大地促進了吐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按《西藏王統記》裡的說法,文成公主不僅為西藏帶來了茶葉,而且配以乳酪和酥油的“酥油茶”,也是由文成公主發明創造的。西藏山南地區,至今還流傳著一首《公主帶來龍紋杯》的民謠,歌中唱道:“龍紋茶杯啊,是公主帶來西藏,看見杯子啊,就想起公主慈祥的模樣”由此可見,當年文成公主除卻帶來茶葉之外,還帶來了茶杯、茶具等飲茶用具。而在西藏民間傳說中,文成公主帶來的還遠不止這些。水磨技術、紡織技術以及釀酒技術,也都是由這位傳奇的公主帶給西藏人民的福祉。
在民族傳說中,和文成公主有關的流傳最廣也最有影響力的便是文成公主在拉薩修建大、小昭寺的故事了。也正是文成公主帶來了唐朝先進的建築技術和大批熟練工匠,才使得大、小昭寺得以修建成功。按《教法史》的說法,在墀尊公主建大昭寺失敗後,大、小昭寺都是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的,兩寺同日開工、同日建成、同日開光。當然,民間傳說文成公主通曉堪輿之術,幫墀尊公主施法震魔,那只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了。
文成公主除修建了大、小昭寺外,藏地其他的佛教建築,如佛塔、石獅、大自在神像、大鵬金翅鳥、白海螺等,也都與她有關。正是在她的努力下,佛教才開始在雪域高原上紮根開花。當然,這種說法有善意誇張之嫌,可由此能看出文成公主在藏族歷史上的影響力巨大。如今文成公主的名字在西藏民間依然是家喻戶曉,老百姓親切地尊稱她為“救助度母”(“度母”,意即菩薩),以此表達對她和她所帶來的變化的感恩。
如今,大昭寺的配殿裡依然尊奉有她的塑像,牆上繪有關於她的壁畫,香火都很旺盛,拜者很是虔誠。香魂歸於這片“高國潔地”的文成公主,在藏族同胞虔誠的信仰裡,已由“人主”變為“天神”,應該不會再煩惱、再孤獨了吧。
當年,她有佛祖的護佑,如今,她也昇華為“神”,和佛祖一起護佑這片美麗的土地和善良的人民。雪域高原的藍天白雲,曾見證過這一切,也相信這一切。
武則天:睿智剛烈的女皇(1)
武則天(624—705),名曌,幷州文水(今山西省
文水縣)人,唐初工部尚書武士彠的女兒。14歲時,她因相貌出眾,被唐太宗召入宮,命為才人,賜號武媚,人稱媚娘。後成為唐高宗李治皇后,參與朝政,載初元年(690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