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李家是與博陵崔家、清河崔家、范陽盧家、趙郡李家、滎陽鄭家和太原王家齊名的大世家。史稱七宗五姓。這些大世家控制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權勢並不輸於官府。而且不少官吏都出自這七大世家門下。楊廣實行科舉制度。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這些大世家對官府的影響力。但真要達成目的。又豈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為妥協。也作為穩固朝政的需要。楊廣又特許這七大世家可以擁有少量私兵。
因為東邊的戰事越發膠著。又正值秋收季節。隴西李家擔心威脅到自己。這才要求宇文化及多派巡邏隊伍。也防盜賊趁機作亂。只是宇文化及的兵力已經捉襟見肘。李家也不得不將自己的私兵派上場。
不過。文昊和樊梨花準備充分。將士們外面都穿著從枹罕、金城兩郡繳獲的軍服。充作民夫的那些降卒也是滿口的鄉音。這些常備軍士兵有許多都是異族人。但大隋軍中原本就有許多來自突厥、鮮卑等族的將士。倒也不算異常。
運糧隊伍一路東進。竟不遇絲毫阻礙。路過渭源縣時。縣令李堅甚至親自率人牽羊擔酒。犒勞三軍。文昊夫婦急著早日進入襄武城。只是別人將禮物送到門口。卻不能視而不見。只得命令三軍紮下營寨。將李堅迎入大帳。
“想不到朝廷還有如此雄兵。”李堅見軍威異常雄壯。不覺微覺詫異。
既有如此雄兵。卻不派往前線。而用來押運糧草。李堅滿腹疑惑。只是他頗有城府。並不肯隨便問出口。
文昊不知李堅的意思。打了個哈哈。敷衍道:“大隋朝廷正當鼎盛。哪一路都是雄兵。不足為奇。”
李堅與宇文化及手下多有交往。卻不認識文昊。遲疑道:“敢問將軍原來戍守何方。”
樊梨花隱約覺出李堅的疑心。搶先說道:“我家文將軍是剛剛從西平調防金城的。我等都是文將軍麾下舊部。”
“難怪。難怪。”李堅話鋒一轉。忽然問道。“不知文將軍此番只是運送糧草還是要上陣殺敵。”
文昊正要答話。看到樊梨花連使眼色。趕緊呵呵一笑。說道:“這個。到時候還要聽宇文大人分派。”
李堅心頭一喜。說道:“不知將軍可願率部留在隴西。如果將軍願意。下官倒是可以在宇文大人面前說得上話。”
因為樊梨花、薛冶兒都是女流。而且一直跟在楊廣身邊。楊廣不擔心她們會勾結外臣。在和蕭皇后議論朝政的時候並不避著她們兩個。耳聞目染。樊梨花對各大世家的情況也略有了解。知道隴西李家勢力龐大。當李堅提出可以幫助倉他們留在隴西時。樊梨花便暗生警惕。擺手說道:“多謝李大人好意。凡事等見到宇文大人再說吧。”
宇文化及擁立的是楊廣的嫡孫。而楊玄感擁立的只是楊廣的侄兒。最關鍵的是。楊玄感還擔負著弒君的罪名。無論從哪方面來講。楊玄感都應該落於下風才對。結果。在東邊有洛陽的李淵加以牽制的情況下。楊玄感不僅穩穩在佔據了長安。而且還屢次突破宇文化及佈設在撫風和北地的防線。這就讓李家非常失望。
在宇文化及撤到隴西擁立楊侑之初。李老太爺判斷失誤。認為這是隴西李家介入朝政的大好機會。於是給了宇文化及最大限度的幫助。從錢糧到人手。甚至楊侑的行宮都是李家提供的。隴西李家已經和宇文化及綁在了一起。一旦宇文化及兵敗。李家也極可能會受到楊玄感的殘酷報復。雖說是位列七宗五姓首屈一指的大世家。但要想讓他們和一個政權對抗。那是絕對辦不到的。為了李家的前途著想。李老太爺已經開始尋求退路。
這段時間。李家子弟都在想方設法拉攏宇文化及手下的將領。當李家的勢力在軍中滲透到一定程度。萬一前線戰事不利。李家不排除發動政變。轉投楊玄感以贖前罪的可能性。
作為李家的嫡系子弟。李堅自然也領受了拉攏各路將領的任務。只是他一個小小的縣令。能夠拿得出手吸引那些驍兵悍將的條件極其有限。剛才自承可以在宇文化及面前說的上話。純屬自吹自擂。當文昊所部經過隴西時。李堅覺得自己的機會到了。文昊這支軍隊兵強馬壯。又不是宇文化及的直接下屬。如果能夠加以拉攏。不啻為李家的一大助力。
當了幾年縣令。李堅察言觀色的本領還是有的。他看出來。文昊雖然是這支軍隊的統領。但真正作主的恐怕卻是這位唇紅齒白的俊俏小將軍。聽到樊梨花婉拒了他的提議。李堅不由焦急起來。說道:“今天時晨已經不早。明天有位老先生想要拜會二位將軍。可否請二位將軍暫且在渭源小住一晚。”
文昊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