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打倒一切帝國主義者,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第7期發表了周逸群所撰寫的《外禍與內憂》等一組以“五卅運動”為主題的反帝文章。第8期發表了《中國國民否認一切外債》等一組文章。其他各期也相繼刊載了一些反帝內容的文章。
打倒軍閥,是革命軍面臨的現實任務。李富春在“青軍會十六大”的政治報告中專門講了打倒軍閥陳炯明的問題(載第7期),說這“不僅是打倒數萬的陳家軍,是打倒一切反動派”,深刻剖析了軍閥的反動本質。周逸群在《總理逝世後之中國青年軍人運動》(載第9期)一文中指出:在廣東全境統一後,實現全國軍人大聯合尤顯重要,打倒軍閥的任務已指向全國。黃埔軍校學生要作為革命的種子撒向全國,使全國的軍隊都革命化。
3.與“孫學會”展開論戰,駁斥反共言論,澄清理論是非。
“孫學會”的成立,並不是為了學習孫中山主義,而是以反對“青軍會”為目的倉促組織起來的,所以,這個組織一成立,即肆意向共產黨人發動進攻。《中國軍人》雜誌為此展開針鋒相對的反擊鬥爭。《怎樣去做革命派》(載第8期)一文開門見山地辯駁道:什麼孫文主義的信徒,不主張打倒帝國主義,便是孫文主義的叛徒。並警告自作聰明的國民黨右翼分子,千萬不要打著孫文主義的招牌和老黨員、正統派的非常資格,無意中去做帝國主義所要做的工作。《“反共產”與“反帝國主義”》(載第8期)尖銳地指出:“‘反共產’的口號,是帝國主義恐慌的陰謀,倡‘反共產’口號的人,卻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反革命派。”《總理逝世後一週年的紀念意義》(載第9期)一文,列舉了國民黨改組時馮自由、張繼因反對“聯共”而被開除黨籍和受嚴重處罰的事例,告誡那些“戴著假孫文主義的帽子,妄自解釋孫文主義的真諦”的騙子們,不要逆歷史潮流而動。
對於“西山會議派”,《總理逝世後一週年中的中國國民黨》(載第9期)文中批駁道:“雖然他們掛起孫文主義學會的牌子,也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的把戲!”“以反共產為名,在北京召集第四次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開除共產黨黨籍的本黨黨員,與本黨紀律,總理意旨,大相悖謬。”有些文章還批判了鼓吹國家主義、極力反共的醒獅派,力主真正的民族解放。
這一時期,革命輿論始終壓倒了反革命輿論,政治鬥爭相當激烈。第9期扉頁登載了一條著名的革命格言:“革命的向左來,不革命的向右去。”展現了當時風雲激盪的政治形勢。經過論戰,堅定了大多數共產黨人的共產主義信念,影響了一大批青年軍人,為以後中共黨和軍隊的建設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中國軍人》雜誌刊載的《革命軍之禁令》4.宣傳革命英雄主義,倡匯出師北伐。
會刊首先引導軍人要劃清兩種英雄主義的界線。《敬告全中國兵友》(載第3期)一文,啟發軍人不要“一面受軍閥的利用,犧牲我們的生命,一面還要討人民的厭恨,犧牲我們的人格”,說明那種為軍閥而戰的英雄主義是要不得的。第5期發表了徵求全國兵友答案的8個問題,諸如:我們為什麼才來當兵?我們若為軍閥私人的利益去拼命殺同胞,所得來的代價是什麼?只有“認清了我們的仇敵是洋資本家和國內軍閥”,去流血犧牲才值得,這種精神才是革命英雄主義。
在兩次東征時期,該刊積極配合前線,主要刊登了東征戰事。蔣先雲《從前敵歸來》(載第2期)文中寫道:革命軍的頭銜,不是贈品,也不是專利品。革命軍自有革命軍的本色。他以親身經歷敘述了東征戰況,謳歌了革命軍的英雄業績。第5期中的一首詩歌歌頌了在東江戰鬥中將士們的事蹟,作者寫道:“壯哉,頭顱未擲,尚堪殺敵;傷腿何害,流血可惜!男兒之頭顱,依然無恙;男兒之赤血,換得了民眾的簞食壺漿。”第8期以大量的照片報道了惠州戰役的真實場景,並以很大的篇幅刊載了《惠州戰役日記》,從各個方面介紹了革命將士們的大無畏精神,事蹟感人肺腑,激勵後人奮進。
第十一章 校刊《中國軍人》述評(4)
《中國軍人》雜誌刊載的黃埔軍校戰士像革命英雄主義來自於為人民而戰的理想和鐵的紀律。蔣先雲《六月二十三日沙基慘殺案報告》(載第6期)一文,歌頌了革命軍在慘案中自覺保護人民的革命英雄主義壯舉,“決心在帝國主義未停止射擊之先,我黨軍寧願坐死階下待命,不願輕離沙基”。在作戰中,營長曹石泉等革命同志壯烈犧牲,活著的革命軍一直到人民群眾全部撤離後,才返回駐地。“青軍會”在慘案後立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