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3 / 4)

小說:帝國的榮耀 作者:指環王

劉福通不由沉思起來,根據軍情,答失八都魯的確沒有死心,還在繼續招兵買馬,可能不日又會對紅巾軍發起進攻,而察罕帖木兒、李思是難纏。察罕帖木兒又叫李察罕,祖先是隨蒙古南征的探馬赤軍,後來留居沈丘。其自幼攻讀儒書,曾應進士舉,名聞鄉里。當年劉福通在潁州起義,橫掃河南各地,察罕帖木兒糾集數百人,並與當時任羅山典吏的李思齊連結,一舉收復了羅山縣,被元廷授予中順大夫,汝寧府達魯花赤。察罕帖木兒在元廷的支援下,很快就發展到一萬多人,駐紮在沈丘,紅巾軍屢次與其作戰都沒有討到好處。這次劉福通在長葛大敗答失八都魯軍,卻在虎牢關被察罕帖木兒給擋住了。今後少不得還要與他血戰幾次。要是自己領兵在外,任由杜遵道發展,恐怕真的要如劉知六所說的了。

想到這裡,劉福通已經顧不上杜遵道是當年一起拜在韓山童門下的師門兄弟,一起在潁上起義的老兄弟了,既然他不仁,我就不義了。

“既然如此,那就如此這麼辦!”劉福通決心已下,當即策劃起來。

劉福通的反擊非常有力,因為紅巾軍大部分都掌握在他的手裡。第二日夜裡,數千紅巾軍衝進毫州城,包圍了杜遵道等人的府邸,將他和他的黨羽一網打盡。然後第三日在朝堂上劉福通以專橫驕恣、勾結元廷等罪名請小明王處置杜遵道等人。

大勢已定明王自然準了劉福通的專奏,將杜遵道等人全數處死。劉福通繼續打擊異己,安插自己的勢力,將朝堂上下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裡,從此明王就成了專門發詔書的名義君主,而盛文鬱、羅文素就成了不管事的大宋重臣。

劉福通以小明王的名義頌布了對定遠軍和劉浩然的封賞,設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和行樞密院,以劉浩然為左丞相、知院。接著劉福通以戰事緊張為由,任命朱元璋為淮西統軍元帥,把他從宿州調到西線,專職對付察罕帖木兒。朱元璋當然知道這項任務任重而道遠,但是在劉福通的威勢下又不敢不從,畢竟他的實力相比之下太弱了,要是敢推託,朱元璋知道劉福通會立即以杜黨的名義把自己清除掉,於是只好乖乖地率領本部人馬移駐陳州宛丘。

接著,在眾臣的擁立下,劉福通任左丞相,自稱太保,掌握了大宋朝廷的實權,從此明王徒有虛名,一切事務皆決於劉福通。

十月,劉浩然在江寧奉詔,宣佈成立大宋朝江南等處行中書省,自任左丞相,以李善長為參知政事,汪廣洋為副參知政事,馮國用為判行樞密院事,陶安為都察御史,夏煜為提舉學事,其餘各一不等,並正式啟用龍鳳年號。

接著劉浩然開始整編軍隊,他把屬下的軍隊分為常備軍和守備軍,擇勇武青壯六萬多,編為二十個步兵團,以為常備軍,繼續號定遠軍,並提拔了立有軍功的定遠老兄弟張銓和張溫、臨淮張赫、含山仇成、合肥吳復、安豐曹良臣、廬州濮英、太平嚴德、原陳野先部將陳耀、克江寧首功趙大勇為統領。其餘近十萬人,分別是各地投奔過來的義兵民軍、俘虜、降軍等等,雖然常備軍選不上,但是依然有一定的戰鬥力,被整編訓練以後分駐各地,負責地方防務。再以康茂才為都營屯田使,負責協調指揮各常備軍、守備駐軍在駐地進行軍屯,一邊加強訓練,積極備戰,一邊開荒耕種,提高糧食產量。

然後又採納李善長等人的建議,設鹽茶局,確定鹽稅茶引,並頌布多項法令,去除弊政,降低賦稅,複製錢法,鼓勵工商,肅清吏治。很快,江南行省治下開始慢慢恢復元氣,並逐漸走向良性發展的道路。

第三十四章 鎮江

“今日請諸位來議事,是張士誠對我軍攻佔鎮江不滿,遣使前來交涉。大家談一談,該如何應對。”劉浩然開門見山地說道。攻佔江寧後,劉浩然並沒有停下來,他一邊整頓編練新兵,治理內政,一邊調兵遣將四處擴張地盤。他的想法很簡單,徐壽輝,張士誠都在拼命地擴張地盤,自己為什麼不乘機擴張呢,要是等到大家穩定下來,反而不好說話了,所以現在就是誰佔到就算誰的,看誰手快。

劉浩然以傅友德為東線都指揮,率領四個步兵團攻打鎮江,馮國勝為西線都指揮,率領四個步兵團攻打繁昌、銅陵,常遇春為南線都指揮,率領六個步兵團攻打徽州、建德。戰事進行地非常順利,在西線,由於倪文俊在劉浩然攻打江寧的同時一口氣攻陷了武昌、漢陽,把元廷湖廣行省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而左君弼更是一鼓作氣攻陷了合肥,趕跑了宣讓王貼木兒不花,徹底地佔據了廬州。因此馮國勝一路凱歌,十月份就順利地攻陷了繁昌和銅陵,與北路攻佔無為的陳德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