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離家,再也沒有回去過,直至中法戰爭勝利之後,朝廷下令解散馮子材手下的部隊,馮子材這才算是退役,得以回家安享晚年。
而甲午戰爭時期再次復出,之後便一直駐紮兩江,一晃便過去了三年,轉眼離家又是三年的時間了。
此刻的馮子材特別想回到家去看一看,回到那個已經找不到任何親人的地方,找一找自己兒時的記憶,找一找親人曾經活動的地方,他甚至已經記不清自己的雙親到底長什麼樣了。
時間過去的太久了,眨眼間,這一生便過去了。
大清律例規定,從官者,需離家五百里開外,一日為官,終生不得回鄉。也就是說,只要你還是官,不管家裡發生什麼事,你都不準回去。
只要你不提出辭官,或者上面罷了你的官,你可以在任上直到死,不管年紀多大。
晚晴時期曾有不少封疆大吏因為家庭原因,不得不退位選擇回家照看親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的迴避條款,反正就是比如你家鄉所在的省份很富饒,經濟排行全國老大,那你就不能進入戶部任職。如果你的家鄉是糧食大省,則不能進入工部任職等等條款。
三十一歲從軍,至今已有四十九年了,除了中法戰爭之後在家呆了十來年,他的這一生基本全都奉獻給了清朝。
馮子材病重的訊息並沒有被大規模的散步出來,雖然他已經決定了要告老還鄉,但在職一天,就要操一天的心,朝廷還沒批覆同意,他就必須要把軍隊留在這裡,等著繼任者來了之後才能不管。
然而知道馮子材病重的,也就只有他本部人馬。可軍營中都是一些什麼人?打仗他們不行,可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一個個的比誰都機靈。
大量的醫官進入中軍大帳的訊息早就傳遍了,所有人都在議論著,同時也給自己準備好了後路。
現在各部存糧不足七日,新補充的糧食又遲遲未到,部隊裡早就人心惶惶了,現在又加上馮子材病重的謠言傳出,清軍瞬間便炸開了鍋。
臨沂城牆上。
自從清軍抵達臨沂之後,張野一直都在城頭上,吃住都與士兵在一起。
很快,馮子材病重的訊息也傳到了張野這裡。
“什麼?病重?”
張野先是一愣,有些沒反應過來,不過很快的便意識到了,這次馮子材的病,可能跟自己有關。
“恩,清軍那邊已經出現騷亂了,不少人都嚷嚷著要走。”
李三才點了點頭。
因為現在臨沂被圍,城內的任何動靜外界都會知道,所以打探訊息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偵察兵根本就出不去,自己這邊甚至開啟城門對面的人都會知道。
但他還是透過特殊渠道瞭解到了對面的情況,先前沒有拿下馮子材至今都還讓李三才有些後悔,可是現在麼,他已經不後悔了,因為目的達到了。
只是不知道訊息是真是假,別馮子材詐病,誘騙城內輕鬆大意,畢竟是戰場上,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雖然李三才以為馮子材有可能是詐病,可張野卻並不這麼想,歷史軌跡是怎樣的?張野雖不知道每一步,但卻知道個大概。
已經八十歲的老將軍還上陣指揮,那身體肯定是扛不住的,再加上之前自己給他的打擊也不小,這次肯定是病了。二期張野也知道他的病在哪裡。
於是乎,張野急忙修書一封,然後找到了那些被關押起來的馮子材本部敢死隊那裡,挑出一名敢死隊員,將書信交予他,然後便放他離開。
‘老將軍,希望你能撐下去,華夏必然會崛起,但卻不是在滿人手裡,我會讓你看到那一幕的!’
放走敢死隊員之後,張野站在城頭上,看著那名敢死隊員的背影,同時望向清軍中軍大帳,馮子材所在的地方,心中默唸道。
兩人雖是敵對關係,可張野並不希望馮子材死的這麼早,不管怎麼說,他也是漢人的功臣,到了晚年也應該享受一下天倫之樂,而不是繼續南征北戰。
或許是對老將軍的敬佩之情,也或許是別的原因,反正在對待滿人的時候,張野是從來都不會心軟的,也從來都不會有今日的這種感覺。
大興安嶺之戰,以及近衛軍成立初期便開始在暗中搗鬼,編造假的花名冊等等。而當時若是在袁世凱手下,張野也不會這麼做。
第一是因為他不敢;第二是因為他沒有那個權利,也沒有那個能力;第三這些事情袁世凱會親自抓的,不會給張野動手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