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豈會不知此理。”
“這還在其次,最關鍵的問題卻是,一開始我不去南京,怕就已經惹了執政的猜疑。”
袁世凱感嘆一句,然後又搖著頭道。
“一但心起猜疑,只怕此去南京,恐怕是凶多吉少,我個人安危倒是其次,只怕到時會苦了眾位隨多之幕友、下屬。”
嘴上說這麼說著,實際上袁世凱卻是在提醒著他們,他袁世凱和北洋早已經是休榮與共。
楊士琦點點頭又說道。
“今日之執政,之所能上海的創得今時之業,皆緣於地方權大,雖執政言必稱他時各地興建諮議局,邀請請地方賢達士紳議政,可這只是議政而非決政,執政削地方之權已呈必然,請張南皮於南京,於各地派駐事物官,這些都是為了他日集權於中央若是像現在這麼撐下去,即便是咱們固了直隸”
“只要打下京城,副委員長就是今世光復第一功臣,到時,即便是副委員長隻身去南京,若是執政相對副委員長下手,恐怕也要顧忌天下之人。”
“奪京師,除滿清,是我等已議定之事”
這會袁世凱覺得心情舒暢了些,定神想了一下說。
“照你們看,我要怎麼樣不去南京?現在不去南京,才是當務之急,若是我去南京,界時只恐奪得京師之名,皆歸執政而且如何可保光復軍不過黃河”
說到最後幾句時,袁世凱壓低了聲音,現在從南方赴來的光復軍第一軍,可是他的心頭之刺,河南、山東兩省肯定是保不住了,但他不想連直隸都丟了,要是那樣北洋軍即便是奪了京城,到時也就是無根之萍。
“這一點有些難辦,最重要的就是理由”
楊士琦沉吟一會,才開口說道。
“若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只怕難安執政之心。”
“不知副委員長可否記得辛丑條約各國約定京津駐軍?”
此時楊士琦卻垂眼靜思好一會,方始開口。
“嗯?”
袁世凱心中一疑,有些詫異的看著孫寶琦。
“北洋軍欲奪京師獻於執政,這京津一帶展兵,自然的會引各國警惕自然需要一執政府要員與各國協商執政雖欲請副委員長往南京赴任,可執政也知道,諸國列強非其所能招惹,若是沒有一位與諸國公使熟悉的大員居中與各國協商,與諸國協商,到時萬一北方引起什麼事端來這豈又是執政所願樂見”
聽著楊士琦的脫身之計,袁世凱臉上總算是露出了笑容,北洋一二兩鎮之所以到了保定,便停止前進,一方面是因為南方進逼的光復軍,另外卻是未弄明白各國的態度。
“這個脫身之計或可有用不但冠冕堂皇,而且可有所表。不過,”
楊士琦又放低了聲音說道。
“副委員長,從前年大將軍有個故事,你總聽說過?”
“年羹堯的故事很多,不知老兄指的那一個?”
“他班師回京的故事。”
袁世凱思索了一下,搖搖頭說:“倒沒聽說過。”
據說雍正即位以後,召年羹堯自青海班師,雍正親自郊迎,目睹軍容如火如荼,極其壯觀,內心已生警惕。其時正逢盛夏,雍正為示體恤,傳旨命士兵卸甲休息,誰知年羹堯的部下,置若罔聞。後來年羹堯本人知道了,謝恩過後,從懷中取出一面小旗,晃動了幾下,頓時歡聲雷動,卸甲如山。雍正心想,聖旨不及軍令,如果年羹堯此時有篡位之心,自己的性命必已不保,所以從此一刻起,便下決心要殺年羹堯。
聽楊士琦講完這段故事,袁世凱才知道說到最後還是歸到他最不願放手的地方。
“你的意思是交兵權?”
“是的”
楊士琦點頭答道。
“疑忌之心,正是執政欲解副委員長兵權之原因,咱們現在沒資本和執政叫板,單是五路進軍的第一軍,就能和北洋一較高下,所以咱們要拖下去,可即便是想拖下去,也要展出一些誠意”
聽得這話,袁世凱心裡可謂是五味雜陣,自己的北洋軍能成為執政的顧慮,倒是讓人欣慰,可在欣慰的同時,又明白自己的問題全在北洋軍上。
“我這三鎮北洋新軍,自信在海內已是所向無敵,也難怪執政會有所疑忌,但蔚亭忠心可表啊”
“忠心可表,也要表出來沒表出來,執政是看不到的”
“怎麼個表法”
“第三鎮除去千五巡警營外,其它皆是新募之兵,分駐于山東、河南,副委員長不妨在去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