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伊藤博文似陷入對往昔的回憶之中,6年前卸去首相之職,前往清國的他差點便成為清國維新顧問,那時他抱著的是整修日清戰爭後受創的日清關係的心思去的,即便是在現在他同樣認為應該修整日清關係。
“早在日清戰爭時期,天津水師學堂的漢人學生對抵抗日本毫無信心也無興趣,甚至對日本的進攻還抱有一種期望,認為可以藉此推翻滿清朝廷,十年前如此,現在呢?中國光復已經不可逆轉”
說著伊藤博文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他看著小村,心下還是常嘆一聲,小村或許是個稱職的外交家,但是他卻沒有政治家的眼光。
“率先承認中國,不僅可以使大連為我用,避免戰爭失利,同樣也可示好新政權這恰是修正日中兩國關係的最佳時機啊”
(說實話,安重根的幾槍要了伊藤的命和八年後桂太郎的身死,改變了亞洲和世界的歷史,這兩人是日本人中少有具有戰略眼光的人,可惜而又可悲,不過細想來,即便是兩人活著,又能影響到時局嗎?誰知道呢?如果說兩人最成功的地方是什麼地方,或許就是對甲午對中國極盡壓榨後,又能緩和兩國關係,而未向普法戰爭後,德法成世仇的結局。明治政府是英才雲集,大正也勉強可堪,到了裕仁這個國家除了盲動與蠻橫,早忘記什麼是外交,什麼是政治)
第200章 暴雨(每天萬字更新!求月票!!)
第200章暴雨(每天萬字更新!求月票!!)
“老百姓聽說北洋軍從途徑滄州時,疑慮重重,因為以前的軍隊行動常常伴有搶劫行為,人們往往離鄉逃難,有的婦女竟然投井自殺。(手打小說)而這次百姓驚喜地發現,北洋軍人紀律嚴明,買東西一律付錢,甚至在行軍中不得出隊私買食物或水,這使人們對新軍良好的軍紀感到非常驚訝晚上行軍遇上了大雨,沿途現買草料,現買給養。原來五六十斤的帳篷,經大雨一淋,弄成100多斤大隊經過滄州時,已經午後4點鐘,每個人都拖泥帶水,狼狽不堪。在這時就看出我們的軍紀的確不壞,參謀人員走來時,兵士們自己架起槍來,冒大雨挺立著,一動不動清國新軍軍紀實出意料,與南方光復軍不皆上下。”
報紙上洋人記者說道著,可是卻沒提到北洋軍行動的“龜速”,從北洋軍出動十天來,每天不過行軍長不過三十幾裡,短不過二十幾裡。在北洋軍“急軍”南下的時候,身為北洋大臣的袁世凱,卻依還在保定城的總督府內。
晚上,保定城內顯得有些燥熱,沒有一絲的風,一輛天馬汽車在總督府前停下後,接著便一個身著的西裝人下了車,在的引下進了總督府。
日置益五十歲出頭,瘦瘦小小,幹尖的鼻子下蓄著一團仁丹鬍子,時常快速轉動的兩隻小眼睛上罩著一副金絲玳瑁鏡片。這個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法科的高材生是一個語言天才,他精通英語、德語、法語,又從小受家庭的薰陶,不僅漢語流利,且對漢學頗有研究。
庚子年他來到北京,任日本駐清國公使館參贊。雖來清國不過四年,但卻熟悉清國國情,且與袁世凱打過多次交道,對這位清朝的權臣也甚為了解。
“你好,參贊先生”
袁世凱邁進會客室,衝著日置益伸出了手。這會的袁世凱並沒有穿官衣,而是穿著身德式軍便服。
“晚安,總督大人”
著一身黑色西服,系一條藍地白紋領帶的日置益迅速站起,先是兩手垂直,深彎下腰鞠躬,然後再伸出右手來,與袁世凱握著手。
“請坐,請坐”
袁世凱掬著笑指了指沙發,親自從茶几上的小鐵盒裡抽出一支雪茄來,請日置益抽。日置益禮貌地謝絕了。
日置益臉上露出職業式的笑容。
“總督大人,忙了一天,我又來打擾,實在對不起。”
“哪裡,哪裡。”
袁世凱自個兒抽起雪茄來,對於日置益的造訪他到是覺得有些意外。
“我來貴國的時候,正遇上義和拳鬧事。那時總督大人正在山東做巡撫,你堅決鎮壓鬧事暴徒的魄力至今仍令鄙人敬佩。”
“義和拳是愚民,愚民弄出些神神鬼鬼的東西出來不足奇怪,奇怪的是當年老佛爺的身邊竟然有一班輔國大臣也相信,真是荒唐”
這會袁世凱擺出一副先知先覺的神態來。
“我多次奏請老佛爺,對拳匪只宜鎮壓,不能縱容。我在山東對他們就決不留情,所以山東沒有亂。”
聽著這話日置益忙恭維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