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切,不過只是為了一個目的而已。
“很好,這事件一定要cào作好,不能有任何失誤”
點點頭,陳默然滿意的笑笑。
這件事如果cào作好的話,可以解決那個一直困擾著自己的難題,朝鮮,任何一個看過幾十年後朝鮮和韓國所為的中國人都不會對這個國家產生什麼好感,即然沒有好感,那麼根本就沒有必要huā費十幾億再流上幾萬人的血,讓這個地方保持獨立。
“陛下,為什麼我們不選擇朝鮮王室?”
與朝鮮王室勉強有舊的袁世凱輕聲問了一句。
看一眼袁世凱,陳默然在心底一笑,過去的幾個月中,他可是沒少拿朝鮮皇室的銀子,不過按照他一慣的作風,他拿了銀子還不一定辦事
見袁世凱似乎還有些不太明白,張之dòng一笑之後,便開口解釋道。
“慰亭,現在十年前滿清即然已經同意朝鮮獨立,現在若是斷然取消他們的獨立只怕會適得其反,朝鮮,小國寡民,國雖小,但自尊心極強,若是冒然吞併,只恐引起後患”
吞併
張之dòng吐出的這個詞只讓袁世凱眼皮一跳,當年自己正是崛起於朝鮮,當在日本人的壓力之下,虛弱的滿清政fǔ不得不讓日本分享了朝鮮宗主國的地位而自己奉命回國後,曾憤然向管轄朝鮮事務的北洋大臣李鴻章上書,建議趁列強勢力尚未嚴重干涉朝鮮之際,“我政fǔ應立即徹底收拾朝鮮,建為一個行省。”
但惟一瞭解國情和世情的李中堂正遭一般昏庸的朝臣的忌恨呢,哪能再把屬下一個小官兒的大膽倡言轉奏朝廷?可也正因如此,自己才得李鴻章的賞識,甚至曾為自己下了十六字評語:“血xìng忠誠,才識英敏,力持大局,獨為其難”。
也正是在李中堂的薦舉下,袁世凱再回高麗人那兒當了中國最高駐守官——總理jiāo涉通商事宜全權代表。在二次赴朝之後,便大權獨攬,做了實際的“監國”,頤指氣使,縱橫捭闔,致使三韓懾服,日、俄、英、美、五大列強無不瞠目結舌。
到後來,在自己離開朝鮮之後,甲午戰起,日軍佔領漢城,隨後,在日軍和開化黨人的脅迫下朝鮮國王李熙發表宣告:“自茲脫離中國,獨立自主”
此時張之dòng的這番“吞併”之言,只讓袁世凱想起曾經年少之時,朝鮮,可不正是自己從二十幾歲到三十幾歲,自己在那裡耗了偌長的時光,曾幾何時,自己曾想過一但吞併朝鮮,便可出任朝鮮第一任巡撫,由此可為封疆大吏,從而擠身廟堂之上,而今天,在自己向李中堂提出吞併朝鮮的那番話語的二十年後,終於要吞併朝鮮了。
望著沉默不語的袁世凱,陳默然臉上擠出一些笑容。就袁世凱來說,朝鮮曾是他施展身手的好地方,也是他飛黃騰達的起步點。世人以為袁從小站練兵起家,其實如果沒有在朝鮮沒有傑出的成就,清朝練新兵的責任就不會jiāo給他,也不會有後來的北洋,更不可有現在的內政大臣一職。
可以說,對於袁世凱而言,或許,朝鮮正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至少截止到現在,隨著年歲的增長,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他們總希望可以彌補過去的遺憾,而袁世凱最大的遺憾是什麼?恐怕就是朝鮮。
“慰亭,你起於朝鮮、成於朝鮮,可以說,在中國沒有任何人,比你更瞭解朝鮮”
陛下的話傳入耳中,袁世凱只覺眉頭微跳,心底一時間不知是喜還是憂,看己是躲不掉了——總督朝鮮,若是所料不差的話,陛下接下來,一定是想讓自己去總督朝鮮。
“陛下,臣願於朝鮮光復後,往朝鮮出任朝鮮總督”
明白陛下意思的袁世凱連忙起身恭應道,作臣子的,他自然知道陛下已經決定的事情,若是自己堅持不去,只恐引得陛下不快,而在另一方面,袁世凱同樣明白,朝鮮對自己而言,或許是得陛下賞識與信任的唯一途徑。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從清末至今,中國從來只有割地賠款的份,那裡有開疆拓土之事,雖說臺灣光復,但那是光復,而朝鮮不同,朝鮮過去是屬國,現在是“獨立國”,若是能納朝鮮為中國一行省,以一文職行此開疆拓土之,只怕,心下尋思著,袁世凱甚至看到了內閣總理大臣的位置向自己伸出了手來。
內閣總理大臣
對於袁世凱而言,他明白這是自己的最終目標,同陛下鬥,自己撐不住,一來是沒有軍隊,二來是沒有時間,陛下遠比自己更為年青,熬也能把自己熬死。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