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整個太平洋都是美國的防禦屏障。即便到夏威夷群島,美國的戰略防禦縱深也有上萬千米。巨大的防禦縱深還意味著進攻時的突擊距離更短,美國空軍的重型制空戰鬥機從關島起飛之後,不需要進行空中加油就能攻擊共和國本土東南地區。即便後退到夏威夷群島,美軍的戰略轟炸機也能在2個小時之內完成戰略打擊任務。更重要的是,在西南太平洋上,美國可以依託澳洲大陸。北上與共和國爭奪東南亞地區,或者西進騷擾共和國賴以維生的北印度洋航線。對共和國來說。除了盯緊本土東大門的戰略防線之外。只能一步一步的向東邁進,要想攻到美國本土,就得跨越整個太平洋,而且在此之前、為了鞏固側翼防線還得南下佔領澳洲大陸。
總而言之,美國的戰略優勢不是一點半點。
從這個角度出,也就不難理解袁晨皓為什麼要主張把重點放在大陸戰場上,在擊敗俄羅斯之後再東向與美國爭奪太平洋的霸權。
歸根結底,如果沒有堅實的基礎,共和國很難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勝。
從袁晨皓的立場出,這場戰爭將是一場艱難的持久戰。以開戰後的情況來看,即便共和國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打垮俄羅斯,比如在 年之內攻佔莫斯科、再花半年時間掃蕩俄羅斯其他地區,或者在此之前迫使歐盟參戰,縮短大陸戰爭的持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