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部分(2 / 4)

項鋌輝指揮“濟州島戰役”,裴承毅有更多的時間為第三次戰役做準備,也有更多的時間總結前兩次戰役的經驗教訓。

作為非常聰明的將領,裴承毅知道接下來的戰鬥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部隊傷亡。

在總參謀部召開的軍事會議上,王元慶與顧衛民多次提到“傷亡”,表明兩人都非常重視部隊的傷亡情況。很明顯,王元慶、顧衛民這些新一代領導人與趙潤東、彭茂邦這些老一代領導人的思想完全不同。在趙潤東與彭茂邦看來,戰爭就會死人、軍人的職責就是在戰爭中為國犧牲,只要能夠獲得勝利,傷亡不是關鍵問題。

裴承毅是“少壯”將領,很清楚王元慶與顧衛民的想法。

不說其他人,裴承毅就是生子,父母辛苦20年,把畢生的心血都花在了一個子女身上、把下半生的希望寄託在了一個子女身上。按照共和國國防部的統計,35歲以下的共和**人中,70%都是獨生子女!從統計學的角度講,戰場上每倒下1個戰士,就有1老人失去唯一的子女。

作為國家領人,不得不考慮戰爭傷亡導致的社會問題。

雖然以中華民族的傳思想,在保家衛國的戰爭中為國捐軀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但是近半數共和國人民並不認為出兵朝鮮半島是保家衛國的戰爭,更多的人則認為共和**隊沒有必要越過三八線。

隨著火向南蔓延,減少傷亡不但重要,而且必要。

透過總結兩次戰役。裴承毅不得不承認。前兩次戰役打得並不“理想”。

傷亡慘重地主要原因不共和**隊缺乏戰鬥力是戰術老套、作戰方式陳舊。根據裴承毅獲得統計資料。前兩次戰役中。70%地傷亡出現在陣地防禦戰中。運動戰產生地傷亡僅佔1。

為了證明這一點。裴承毅在6日夜間飛赴上海。

利用“國家計算中心”地超級計算機。以第二次戰役後期對付韓軍第1集團軍與第2集團軍地統計資料為依據。對第三次戰役做了兩次模擬分析。一次是按照前2次戰役地方式與韓軍打陣地戰。另外一次則透過運動戰對付韓軍第3集團軍與第團軍。

雖然計算機地模擬分析不見得與實際情況一樣是能夠提供最有說服力地證據。

分析結果表明。前者地傷亡率是後者地3倍!

拿到結果後承毅說服項鋌輝,讓總參謀長同意在第三次戰役中以運動戰為主,儘量避免與韓軍打陣地戰。項鋌輝藉此說服趙潤東與彭茂邦,讓2位“老將”嘗新。

實際上,運動戰才是共和國陸軍最拿手的戰術。

其他的不說20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中,志願軍用落後的武器裝備打敗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的就是高速運動。“長津湖戰役”中,出現過美軍坦克車輛跑不過志願軍步兵的情況。

打運動戰,靠的不是輪子與履帶。

返回瀋陽前線指揮部,裴承毅動員1多名參謀軍官,重新制訂作戰計劃。

運動戰的核心不是“運動”,而是透過運動分割敵軍使敵軍跟隨運動、暴露缺陷與弊端,為火力打擊兵種提供殲滅敵人的機會。

要將運動戰變成殲滅戰必須擁有足夠強大的打擊能力,也就是“火力”。

朝鮮戰爭中願軍無法在運動戰中大規模殲滅美軍,主要就是缺少強大的火力。

與共和國的開國元勳不同承毅指揮著世界上打擊能力最強大的陸軍,還掌握著戰場制空權。

火力絕不是問題!

運動戰的另外一個關鍵因素是:突擊部隊必須迅猛快捷,突擊時果斷堅決。

毋庸置,空中突擊部隊是最理想的“運動戰部隊”,快速反應部隊也是不錯的選擇。

安排作戰任務時,裴承毅將第77軍與5個空中突擊旅放到了主力位置上。如果不是其他各軍有這樣那樣的關係,裴承毅甚至會把其他地面部隊削減一半,把節約下來的作戰物資提供給航空兵。

按照裴承毅估計,在空中支援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地面戰鬥所需兵力不會超過15萬,也就是3個軍、5個旅與1軍直屬炮兵旅。

如何選擇另外2個軍,成為裴承毅最棘手的問題。

如果真要裴承毅自行決定,他會選擇2支部隊,一是已經恢復戰鬥力的第38軍,二是在第二次戰役的海州戰鬥中表現不俗的第24軍。

這2個軍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快速突擊能力格外出眾。

到了8日晚上,情況出現轉變。總參謀部基本上同意讓第38軍參戰,卻一直沒有同意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