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力於“兩彈一星”的事業,致力於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中華民族的崛起,對實現國家的富強產生著無法估量的重大影響。聶榮臻說:“事實證明,透過攻關,不但各單位、各部門幫助了‘兩彈’過關,而且透過‘兩彈’過關,也帶動了國民經濟建設中大批新型原材料、儀器儀表和大型裝置的發展,帶動了許多許多新的生產部門和新興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聶榮臻回憶錄》(下),第822頁。錢學森說:如果“沒有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那中國是什麼地位!你要搞經濟建設也不可能,因為沒有那樣的和平環境”。錢學森:《周總理讓我搞導彈》,《不盡的思念》第292頁。〖〗〖〗中國的總管家周恩來振興科技的探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代中國累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侮、宰割,除了社會制度腐敗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經濟技術落後,器不如人、技不如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中華民族走上富強之路提供了政治保證。在新的社會條件下,怎樣擺脫落後和貧困,怎樣實現國家富強?這是周恩來擔任總理、管理國家、主持政務經常思考的一個大問題。周恩來認為發展科學技術是實現國家富強最關鍵、最根本的途徑。

1956年1月,在關於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周恩來聯絡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特別指出:“在社會主義時代,比以前任何時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產技術,更加需要充分地發展科學和利用科學知識。”沒有科學技術的發展,就不能實現國防現代化、提高我國的國防能力。沒有科學技術的發展,就不能建設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就不能提高各個經濟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就不能增強我們全民族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能力。周恩來的結論是:“科學是關係我們的國防、經濟和文化各方面的有決定性的因素。”《周恩來選集》下卷,第159、 181頁。

50年代末、60年代初,當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由實現國家工業化轉變為實現農業、工業、國防、科學技術四個方面的現代化之後,周恩來進一步指出:“我們要正確認識科學技術現代化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大意義。”他說:“我國過去的科學基礎很差。我們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們祖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周恩來選集》下卷,第412頁。

*振興科技的探索

既然科學技術是關係到國家富強各方面的決定性因素,實現四個現代化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那麼怎樣振興科技是至關重要的。周恩來是新中國科技建設的決策者、組織者和指揮者,對在中國的國情下怎樣振興科技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

制定規劃、確立目標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一段名言:“蜜蜂建築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築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202頁。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周恩來既是一位實幹家,也是一位戰略家。他不僅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提出並闡明瞭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而且在科學技術發展方面也高度重視制定規劃,確立一定時期的發展目標。

1956年1月,周恩來指出我國科技界存在著的問題之一是:“直到最近以前,我們對於提高我國科學和技術水平的問題,還沒有作出全面規劃;甚至現有的力量,也還沒有完全有效地利用。”《周恩來選集》下卷,第166頁。他認為發展中國的科學技術,追趕世界先進水平,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辦法。“一種辦法是沒有全面規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碰到什麼問題就去請教蘇聯。”這種辦法是要不得的,只能妨害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另一種辦法是作出全面規劃,分清緩急本末”,有系統地利用世界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促進我國科學技術有計劃的發展。這種辦法“是我們所應該採取的唯一正確的辦法”。同上書,第182—183頁。周恩來要求國家計委、中國科學院和有關部門在三個月內製定出1956年到1967年的12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他提出制定這個遠景規劃的指導思想是:“必須按照可能和需要,把世界科學的最先進的成就儘可能迅速地介紹到我國的科學部門、國防部門、生產部門和教育部門中來,把我國科學界所最短缺而又是國家建設所最急需的門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