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3 / 4)

小說:蘇聯的元帥們 作者:標點

?而在它的身後,在深草裡,象節日的一場絕望的比賽,一匹紅鬃的小馬在狂奔,纖細的雙腿向頭前甩去。多麼可愛又多麼可笑的傻瓜,它向哪裡,向哪裡追去?難道它不曉得,活馬,已被鋼馬打得一敗塗地? 這首詩寫於1920年真是怪事兒;對於一個敏感的、懷念逝去的羅斯的抒情詩人來說,對於一個有名氣的農民詩人來說,對於一個生來就喜觀“我們的小人物”的詩人來說,關於活馬和鐵馬爭論的結果,早在那之前就完全清楚了。可有些軍事家和政治家卻依然在三棵松樹之間徘徊。

戰爭經歷

在國防部幹部管理總局儲存著蘇聯元帥米·尼·圖哈切夫斯基的人事檔案。殘缺不全的一份-既無個人自傳,也沒有一份鑑定書但是不管怎樣,總還有一份作為第一手材料的有趣檔案。這就是圖啥切夫斯基用紅墨水親筆填寫的履歷表,書法流暢。下面是這份履歷:

“文化程度-中學及士官武備學校一年。

何時參軍-1912年入軍校。

在何種部隊服役-在謝苗諾夫團任排長、連長。 最後的軍職和以前的軍銜-在舊軍隊裡任連長,被授予大尉軍銜。

何時參加過何種戰役-參加過1914-1917年的對德戰爭。

曾否受傷-沒有。

目前的身體狀況-健康。

政治信仰和黨派-共產黨員。

何時擔任何種選任職務-選任連長。

第5集團軍司令員米·圖哈切夫斯基。

1919年7月4日”

下面是附在這份檔案裡的其他調查表中的簡短資料。 “出生年月-1893年。

民族-大俄羅斯人。

會哪幾種外語-法語、德語。

社會出身-貴族。

受過何種軍事教育-1914年亞歷山大羅夫軍校。 黨派-1918年4月5日加入聯共(布),黨證號碼50136。

二月革命至十月革命期間擔任何種黨政工作-其間被俘。”

是的,在這位未來的元帥的履歷中有這麼一個時期-當了兩年半德國戰俘。他的表現堅強無畏。他曾經幾次試圖逃走,但均未成功,為此他被關進了城堡監獄。即使在這裡,在獄規森嚴的情況下,他也決不安於被國的狀況。他自己甘冒風險,幫助一位法國軍官逃出城堡,後者過了許多年在談及此事時,對他仍然充滿感激之情。

很快,圖哈切夫斯基自己也逃掉了,並且回到了祖國。他把他被俘中渡過的時間,稱作失去的歲月。從提高一個軍宮的戰鬥素質的角度來看,這當然是如此。但是,對於形成公民的自我意識,對於認識帝國主義戰爭的性質和目的,對於領悟正在到來的革命,圖哈切夫斯基的俘虜生活對他來說並不是沒有益處的。列寧和布林什維克們對俄國戰俘講的話,號召他們返回俄羅斯後要站到人民一邊,無疑已經傳到了他們的耳雜裡。象圖哈切夫斯基這樣的人,他們自己在這種情況下不能不思考祖國的命運,思考自己在爭取使祖國擺脫沙皇和資本家統治的鬥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因此不能不重視下面這個很有說服力的年表;1917年10月圖哈切夫斯基擺脫俘虜生活返回祖國,同年12月被推舉為謝苗諾夫團的連長,而1918年4月已加入布林什維克黨,同年6月26日被任命為東線第1革命軍軍長。即使是在那樣風雲突變的年代,一個人的命運中發生這樣的轉折也是不尋常的。對此必須有政治方面和軍事方面的充分準備。 同志們回憶起被俘中的圖啥切夫斯基時,說他在那裡,在有刺的鐵絲網後面,曾急不可耐地想盡快回到祖國去,並說他將去追隨列寧。

他確實去了。最初是在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的一個軍事部門工作,而後又在莫斯科防區任軍事委員。當伏爾加河上爆發捷克白匪暴亂的時候,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H·H·庫利亞布科向列寧報告了圖哈切夫斯基的情況。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對這位“中尉黨員”很感興趣,曾邀請他到自己那裡去,請他陳述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軍隊的觀點。圖哈切夫斯基顯然就這個問題談了看法。他這個人正所謂是徹頭徹尾的軍人,他的全部精力都用於解決軍隊及其紀律、組織和軍務問題,他對這些問題了如指掌。

圖哈切夫斯基中尉打仗的時間確實不長-只有半年。但在這段時間裡,他卻充分地表現出了一個戰鬥指揮員的勇敢和老練。只要提一提他曾因功榮獲6枚戰鬥獎章,也就夠了-三級安娜勳章、二級斯坦尼斯拉夫勳章和四級弗拉基米爾勳章。這是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