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蘇共二十大後,特別是1956年10月波匈事件發生後,西方敵對勢力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個反蘇反共的浪潮,東歐形勢不穩,義大利和英國的共產黨員紛紛要求退黨,其他國家的共產黨員日子也很不好過。 在此期間,一些國家的共產黨中央向蘇共中央建議召開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就當時形勢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出現的各種迫切問題交換意見,統一認識,促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團結和發展。蘇共中央向中共中央轉達了這些建議。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認為,透過召開國際會議,討論當前世界局勢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取得共識,加強團結,共同對敵,十分必要,因而明確表示支援。此後,蘇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就如何召開這次國際會議多次交換意見。
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為了向全世界表明中蘇兩黨兩國團結一致和捍衛社會主義陣地的決心,雙方商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訪問中國。同時,伏羅希洛夫率團訪華也是對毛澤東1949年底1950年初訪問蘇聯的回訪,以顯示中蘇兩國的平等地位,“不是中國國家元首總往蘇聯跑,而蘇聯國家元首不到中國來”。1957年1月6日,毛澤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名義致信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邀請他在他認為合適的時候訪問中國。1月18日,伏羅希洛夫覆信毛澤東,感謝對他的邀請,並表示準備在4月15日至5月5日期間訪華。
1957年4月15日,伏羅希洛夫率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團抵達北京。代表團成員有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副主席、烏茲別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拉希多夫、蘇聯高等教育部部長葉留金、外交部副部長費德林、蘇聯駐華大使館大使尤金。伏羅希洛夫的兒子和兒媳也一同來華。
伏羅希洛夫是蘇聯的國家元首,他的這次訪問,受到中方高規格的熱情接待。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彭真、賀龍等中國黨政領導人和首都各界代表、數千群眾到南苑機場迎接。在機場上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毛澤東陪同伏羅希洛夫檢閱了陸海空三軍儀仗隊。毛澤東在致歡迎詞中,稱伏羅希洛夫是中國人民最親密的朋友。
歡迎儀式結束後 ,毛澤東陪同伏羅希洛夫乘坐敞蓬汽車緩緩駛向中南海,幾十輛汽車組成的迎賓車隊跟隨其後,從南苑機場到中南海新華門受到幾十萬群眾的夾道歡迎。當毛澤東和伏羅希洛夫乘坐的敞篷汽車行至天安門廣場時,數不清的歡迎群眾自發地衝破警戒線,擁向車隊,揮舞著鮮豔的花束,高呼“毛主席萬歲!”“伏羅希洛夫主席萬歲!”歡呼聲響徹雲霄,一時間車隊只好停下來。伏羅希洛夫看到有這麼多的群眾近距離地、幾乎面對面地向他熱烈歡呼,他又高興又有些緊張,不安地望著毛澤東。毛澤東談笑自如地說:“‘即來之,則安之’。他們看夠了,也就散了”。過了好一段時間,車隊才從人群包圍中駛出來。隨後,伏羅希洛夫及其警衛人員、兒子、兒媳住進了中南海勤政殿,代表團其他人員則被安排在東郊民巷賓館。
為了準備迎接伏羅希洛夫訪華,我們中辦翻譯組經請示中辦主任楊尚昆同意,請了國務院外事辦公室的李越然來擔任主要翻譯。李越然精通俄語,新中國成立伊始就給蘇聯派駐中國的經濟總顧問當翻譯,多次為周恩來、陳雲、李富春當翻譯,陪同他們去蘇聯訪問,是新中國首批俄語翻譯中的佼佼者。他原來在國務院外國專家局工作,後調到國務院外事辦公室。伏羅希洛夫在華的各項活動,都由李越然擔任翻譯。我分工照顧伏羅希洛夫的兒子和兒媳,並在蘇聯代表團赴北京之外的地方參觀時給伏羅希洛夫做了一些翻譯工作。中辦翻譯組的朱瑞真跟隨羅瑞卿和蘇方保衛人員,負責安排伏羅希洛夫的安全保衛工作;趙仲元則給其他蘇方人員當翻譯。
伏羅希洛夫訪華期間,一直由中國黨政主要領導人陪同:在北京,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出席了為他舉行的所有活動;在東北,朱德、賀龍、羅瑞卿專程陪同他參觀訪問;劉少奇陪同他訪問了上海,拜訪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宋慶齡;周恩來專程到杭州陪同他訪問參觀;賀龍陪同他飛往廣州、武漢訪問;彭真專程到廣州迎接他,然後陪同他訪問武漢後回到北京。伏羅希洛夫每到一地都出現了“萬人空巷”的動人場面,數十萬群眾夾道歡迎,展現了當年中蘇友好的深入人心的畫卷。對中方高規格的熱情周到細緻的接待,伏羅希洛夫多次表示非常滿意。然而,這也引起了赫魯曉夫的不滿,中蘇關係惡化後,他不只一次地抱怨,他訪問中國時從來沒有受到過如此熱情的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