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軍諸將,簡直無法想象離開大本營的情景。
兵員、糧草、薪餉、武器、駐地以及家眷,在山東一切都不成問題。主力南下,還會不會返回山東?不準回來怎麼辦?當時他們尚不知道朝廷的真正決定是用他們平定叛亂後永鎮天南。
周毅、封國柱、馮侖、宋晉國主張武力抗拒。他們認為,朝廷未必敢用武力逼迫蒙山軍南下。對此,封國柱做了分析,他認為朝廷若是動武,可以動用的就是北洋四鎮了。如果魯山在關外做必要的配合,北洋四鎮不能全軍而來,必須防範魯山部破關而入,就算他們來三個鎮臺,不過是四萬來人,而山東方面第五鎮加上巡防營,總兵力超過的三萬,如果動員復員回鄉及分配至華源、中興的老兵,人數還可以增加五千人。裝備訓練更不成問題,又是內線作戰,完全可能一戰而平北洋——既然朝廷對我們動手了,那就正面對抗好了。
方聲遠、王明遠、江雲、葉延冰不同意武力決勝負,希望採取另一種辦法迫使朝廷收回成命。比如,製造一場兵變以要挾朝廷。實際情況是,第五鎮官兵幾乎全是山東籍,遠離故土南下湘贛困難重重,官兵們的鄉土觀念極重,一旦挑動,真的可能出現兵變。
王明遠等人的意見受到了周毅等人的反對,兩派於是爭吵成一團。周毅在參加彰德秋操後更是有了發言權,認為北洋軍並不可畏,完全可以在軍事上擊垮他們。
陳超注意到寧時俊和司徒均都神色凝重不發一言,於是輕咳一聲,揚手製止了眾人的爭論,“時俊有什麼看法?不妨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