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向東,直接繞過華山攻取潼關。
李元霸開口道:“潼關之東七十里就是函谷關,要是
我們久攻潼關不下,很可能腹背受敵。”
邢道榮聞言,也點頭贊同,很明顯傾向於從西面進攻。
不過張遼卻道:“可我們此戰,在於速,從青泥隘口走,勢必要多耽誤兩天時間,若是等曹操調集了原兵馬,我們更無法攻破潼關了。
而且現在如果能儘快趕到潼關,函谷關根本沒有多少曹軍,勢必也不敢貿然出擊。”
“嗯,遠說的有理。道榮你留下,率三千禁衛,務必死守武關,以作我軍退路。”
劉備點點頭道,五千禁衛因為昨天一戰,受傷的超過一千人,所以決定留下傷兵和大部分禁衛,防守武關。
“諾。”眾人齊聲道,既然已經決定從東面進攻潼關,幾人也都下去準備了。
夏侯尚自從武關兵敗後,一點兵馬,發現兩千人,能跟著回來的,才一千三百多人,還有幾百人帶著傷。損失近千人。
也是到第二天下午,夏侯尚才面有羞愧的回到潼關,滿寵見了簡單安慰兩句。便指揮士兵佈置城防,準備迎戰劉備了。
而夏侯尚則是連夜,寫了一封請罪書,包括對劉備軍情的介紹。發往洛陽曹操處了。
夕陽西下,冬日的夕陽各位柔軟,光輝灑在潼關上,照耀的如黃金古城一般。
第二日,日落前。劉備終於帶兵,趕到了潼關。
劉備知道躲不過曹軍遊騎哨兵,所以也沒打算遮掩,直接在三里外紮營了。
劉備與張遼,趁著天還亮著,帶著百名禁衛騎馬,悄悄靠近了潼關附近的一座高坡,騎在馬上昂首觀察前方潼關的佈防。
只聽潼關北面。有黃河拍浪擊岸聲。隱約傳來,震盪人心。
南面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
長約三公里,牆體外用青磚包裹。寬有三丈,高有丈。門樓也有半丈高。上面女牆和城垛格外厚實。
上面站滿了曹兵,曹軍黃底黑字旗幟迎風招展,獵獵作響,刀槍銳利,刺目耀眼。
不過上面整潔的牆體,和還未染血的牆垛,都可以看出,此關建設時間還不長。
張遼不禁讚歎道:“洛陽和長安的都城,高也不過四丈餘,曹操建此關,足見其魄力。”
劉備一笑,也沒說什麼,現在的潼關險要是不錯,不過遠遠沒有,後來的雄偉壯闊,防禦能力也不過仗著地勢,和關隘本身的厚、高。
單論防禦力,潼關此時,也不過是比其它關隘險要點,最多與虎牢關相比,畢竟才建十年,而且曹操一直沒來及善加經營。
“依遠之建,此舉該如何破關?”
張遼在旁邊馬上抱拳道:“回主公,此關先要,只可智取,不可力敵。還待明天前去挑戰守將,看看守將品性如何,再作打算。”
“嗯,當是如此。”劉備點點頭,跟自己不謀而合。
於是,二人便打馬轉頭,帶著禁衛回大營去了。
劉備的大營,是紮在一片草地之上,北面和東面都有高坡,南面有水流和樹林,非常適宜紮營。
此時星夜的天空上,掛滿了閃閃發亮的寶石,照亮了黑色的大地。
而下面,兩百多頂帳篷,有序的排列開來,在有上千支火把照耀,壯觀波瀾,彷如白晝一般。來回巡查的一隊隊士兵,批甲執銳殺氣騰騰,有馬嘶、人鳴,亦有兵甲撞擊聲。
間一頂帥帳如蒼穹般,佔地十幾米,足以容納上百人,正是劉備的帥張,周圍有禁衛嚴密防守,紅衛三十人在站崗。
此時劉備和張遼,還有李元霸,正在帥帳內,商談軍情,議論明天攻打潼關之勢,包括軍的幾位校尉也在。
“好,就這樣。元霸由你明天前去挑戰,遠為你壓陣,如有不敵,速速退回來。”
“諾。”張遼和李元霸聽劉備安排便道。
劉備最後一笑道:“好了,各位都下去休息吧,好養精蓄銳,潼關將是一場硬仗。”
“是,主公。”眾人聞之,轟然應諾。
而此時潼關之上,滿寵和夏侯尚,正在瞭望不遠處,燈火通明,儼然有序的劉備大營。
滿寵此時道:“依斥候探查,劉備此來有一萬兩千人左右,每頂行軍帳住五十士兵,而我們現在可戰士兵,不到七千人,雖然有關之險,但劉備善打硬仗,張遼善用兵,情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