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迅速開火——口徑小的好處是射速快,隨車攜帶的彈藥量也多,這種短管坦克炮雖然難以擊穿“瑪蒂爾達”的裝甲,對付英軍現役的幾種巡洋坦克並沒有太大問題(它們的造價其實不比瑪蒂爾達便宜)。不多會兒,十幾輛英軍坦克竟有一多半停止了前進,就算沒有殉爆的,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步兵同伴們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向前衝。 或許是害怕己方坦克全部報銷之後,步兵們會陷入德軍火炮與機槍編制的恐怖火力網而招致慘敗,英軍指揮官們趕緊趁著還有幾輛坦克能夠提供近距離火力支援下令突擊。隨著尖銳的哨子聲再次響起,手持步槍、挺著刺刀的英軍步兵從小跑變成快奔,龜速的步兵坦克很快被他們拋在了身後。 兩千多人集體奔跑時,跳躍的託尼盔和反射著陽光的刺刀看起來蔚為壯觀,而士兵們腳下揚起的灰塵竟漸漸有了遮天蔽日之勢,並讓陣地上的德軍官兵們隱約產生一種千軍萬馬襲來的錯覺。 機槍一響,同樣是“黃金萬兩”。 自從英軍部隊進入射程開始,陣地上的數十挺MG…34還有從英軍手中繳獲的布朗式輕機槍就沒有停止過吼叫,經驗豐富的機槍射手們讓子彈集中在在一線陣地前方300到500米之間的地域,儘量以交叉火力射殺對方步兵——德國軍隊在上一場戰爭中就已經充分意識到了交叉火力對於散兵佇列的殺傷力遠遠超出了單純的正面掃射,經過二十多年的沉澱,這條實戰積累出來的教條非但沒有被荒廢,反而被擁有更先進武器的德軍官兵們發揚光大。 在相對完整的防禦體系面前,快速推進的英軍步兵們不是一個個倒下,儘管他們都是血肉之軀,卻如同秋天的麥穗般一把一把地被人收割 步兵們前赴後繼,倖存的英軍坦克和部署在出發陣地上的火炮也在奮力開火,炮彈襲落之處,德軍機槍火力會出現暫時的停頓,但從其他火力點射出的機槍子彈立即填補了它們留下的空白,隨著大股英軍步兵進入500米區域,德軍陣地後面的迫擊炮不慌不忙地開始射擊了:萊茵金屬的三六型50毫米輕迫擊炮最大射程雖然只有520米,但全重14公斤,僅為三四型80毫米迫擊炮的四分之一,造價也只有400帝國馬克,專用彈的殺傷力為80毫米炮擊炮彈的大約一半,非常適合傘兵和快速機動部隊使用;同樣由萊茵金屬製造的80毫米迫擊炮造價為810帝國馬克,最大射程能夠達到2400米,炮彈的最大散佈半徑為65米,由於重量較大,通常由卡車或者半履帶式裝甲車運送。 照著這樣的形勢繼續發展下去,被動挨打的英軍進攻部隊很難在德軍陣地前多支撐十分鐘。不過一頭撞上了南牆,英國人終究還是知道拐彎的:步兵佇列中的軍官們終於放棄了令人厭煩的哨子,轉而用誇張的肢體語言示意自己計程車兵後撤,但進攻部隊並沒有一口氣全體撤到機槍射程之外,而是在大約600米處轉入了就地防禦——戰場上能夠完成這樣的動作,每一個士兵肯定是預先知道戰術安排的。 兩寸或是一尺高的田埂成了英軍步兵們暫時棲身的陣地,臥倒在地之後,他們迅速架起了輕機槍和李。恩菲爾德步槍,槍炮對射的場景,與這個時代鋼鐵雄師橫衝直撞的主流戰術那樣的格格不入! 隨著進攻一方組織起了有效的射擊,對面陣地上的德軍反而漸漸安靜下來,但這樣的變化還並不足以扭轉戰場局面,幾隊英軍步兵試圖憑藉己方的火力壓制有所突破,但他們還沒跑出百米,就被德軍陣地上突然爆發出來的一陣“撕布”聲給齊齊放倒,緊接著,德軍的迫擊炮彈毫無徵兆地頻頻落下,隨便一發都能幹掉幾個甚至十幾個趴在地上的英軍士兵,寬不過一兩英寸的田埂,亦不足以抵禦德軍坦克炮的攻擊! 看似誰都無法一口吞掉對手的膠著戰,戰損率上的差距卻意味著英軍依然處於下風,但似乎是早有安排的,一架外形笨拙、擁有雙層機翼的船式水上飛機(也就是不用浮筒、機身下部為船型)踩著關鍵時點從北面飛來。熟悉英國海軍的人不難辨認出那是通常配備給戰列艦或巡洋艦使用、可軌道彈射的秀潑馬林“海象”式水上飛機,時速緩慢,是任何一種戰鬥機的可口美餐,機上配備有無線電裝置,通常情況下主要用來執行海上偵察、炮擊校射以及搜救任務。 透過高倍狙擊鏡,小斯考布能夠更為清楚地觀察到那架模樣醜陋的水上飛機,它那船型機艙並不適合掛載炸彈,機翼下兩個圓滾滾的東西看起來嚇人,卻只是起輔助作用的小型浮筒,唯一的武器似乎就是那挺位於機鼻處的機槍,看起來就沒有什麼殺傷力! 瞄了兩眼,射術精準的空軍少尉重新將注意力放到了正面戰場上。將一排子彈壓入彈倉,不厭其煩地重複著拉動槍栓、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