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師高月明又哭又笑,侯大勇在心裡嘆息了一句:這個世道,女人真不容易。
西北,十二月十六日,北風在大地上盡情的歌唱,雪花、霜冰以及陰雨。使世界變得灰濛濛一片;一支騎兵隊伍冒著嚴寒,出了靈州城,沿著馬嶺水南下,隊伍行進速度極快,十二月底,已經到達了環縣遠郊。
一名肥胖的官員身穿鎧甲,頭上戴著一頂皮帽子,手上攏著一雙鹿皮手套,儘管如此。他還是縮在馬背上,此人正是奉命傳旨的欽差大人陸大江。
侯大勇回頭看了一眼縮在馬背上的路大江,暗道:陸大江文官出身,能堅持行軍五天,也算是不錯了。
柴榮在聖旨中提到儘快到任,侯大勇也為了顯示守規矩,就命令隊伍以行軍速度前進,這就害苦了傳旨的欽差大人。他根本沒有經過這樣艱苦的長途行軍,大腿全部磨爛,屁股也失去了知覺,可是侯大勇每天規定了行軍里程,他也不敢違抗,只有咬著牙在宰相面前苦撐。
侯大勇遙望著遠處一條孤零零的灰白小道,小道盡頭是灰色的樹林。就扭頭對欽差道:“過了這片樹林就能看見環縣的城牆了,今晚我們在環縣安營紮寨。”
侯大勇一邊說話,一邊抬手拂了拂頭盔上的堆積地雪,觸手處,鐵製的頭盔竟比冰雪還冷,黑雕軍的頭盔全部加上了羊毛絨內襯,戴在頭上舒服體貼,又增加了防護能力,以前的頭盔沒有內襯,或者僅僅加上一層薄麻布,每年冬天,都會有執勤的軍士的耳朵被凍壞,黑雕軍移師鳳州之後,頭盔上就開始加上羊毛絨內襯,這以後就沒有發生耳朵被凍壞之事。
欽差聞言長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討好的笑容,道:“侯相,黑雕軍真是名不虛傳,下官實在佩服。”(注: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稱為“相公”,而不象後來用的那樣普遍;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官員相互之間稱為“閣老”;刺史被尊稱為“使君”;縣令的尊稱為“明府”;至於縣丞等則被稱為“少府”。而他們都被常稱為“明公”。)
侯大勇點點頭,道:“走了五天,人疲馬乏了,環縣是個小縣,冬季物資頗為匱乏,我們就不在環縣補充糧草,歇息一晚後,明天一早出發,過了環縣,下一站就是慶州,在慶州全軍修整兩天。”
親衛隊五名偵騎突然快速的向大隊奔來,一名偵騎手舉著一面黃旗,黑雕軍偵騎旗語,一面黃旗意味著前面有情況,但情況不嚴重,若舉紅色小旗,則意味著有緊急事態。
偵騎來到侯大勇面前,在馬上行了個軍禮,道:“前面有兩隻人馬,從旗幟來看,應該是環縣駐軍在追擊盜匪。”
侯大勇揮揮手,新任親衛隊副隊長羅青松帶著手下衝了出去,五十名騎手疏疏的排成一線,弓箭全部拿在手上。羅青松列隊不久,樹林另一側隱隱傳來馬蹄聲,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急,不一會,灰色樹林裡衝出來二十多騎,後面一百多騎緊追不捨。
來騎沒有料到前面還有騎兵堵截,掉轉馬頭就朝西側跑,他身後二十多騎緊隨其後,二十多騎動作齊整,顯是配合已久。
羅青松成為侯大勇親衛以前,就是獅營伍長,擔任兩年心腹親衛以後,羅青松被放出來擔任了親衛隊的副指揮使,這兩年沒有獨立領兵打仗,讓羅青松心癢難忍,想到回到大梁以後,領兵作戰的機會更少,羅青松不時嘆息運氣不佳,此時遇到一個難得機會,羅青松自是不肯放過,他見到來騎左傳,帶著親衛們箭一般的向西側插去。
環縣左側是一塊平緩之地,夏天則是綠油油的草地,冬季則光禿禿一片,頗為荒涼,沿著這塊狹長的平地西行不過百里,就進入了清水河流域,同心城大戰之際,慶州守將吳松櫪就是沿著這條道路直奔同心城,解了節度使王言超之困。
二十餘騎速度甚快,羅青松所部已竭盡全力。雖沒有被甩開,要追上卻也極難,而環縣的百餘騎則被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二十餘騎縱橫清水河,烏鞘領,早已練出了一身精絕的騎術,党項輕騎也莫之奈何,不料,在環城外,竟無法擺脫突然而至的黑甲騎兵,又跑了兩裡,二十餘騎衝進了一個山谷,頭領模樣的絡腮漢子大喊道:“加把勁,過了這個山谷就是青龍草地。”
話音未落,山谷中突然鼓聲大作,數百名步軍手持步兵方盾,牢牢的堵住了山谷通道。
劍指秦川 第一百八十四章 廟堂之高(十二)
更新時間:2008…12…29 14:49:54 本章字數:5398
山谷容的下十馬同行,算得上很寬闊的通道了,幾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