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城防中,六座水門就由汴河水軍來控制。
傍晚時分,就將落入地平線的太陽紅似火,天空就如要燃燒起來一樣,十艘玄蛟船從汴河慢慢地駛來,玄蛟船壓碎了寧靜的汴河,千萬道波光使傍晚的汴河格外的迷人。
蘇文森站在高高的新政門前,指著汴河是的玄蛟船,道:“何將軍,玄蛟船到了。”
一名身穿便衣、腰跨長刀地年輕人站了起來。他臉上有幾道長長的刀疤,這些傷疤也有夕陽下發著亮光,使一張原本英俊的臉變得有些猙獰。這名年輕人正是“拼命五郎”何五郎,由於在北伐幽州時數有戰功,他就接替戰死的鐵騎軍左廂都指揮使吉青陽,成為了鐵騎軍左廂都指揮使,一躍而成為禁軍十二將之一。
蘇文森也得到了侯大勇的提拔,被任命為鐵騎軍左廂副都指揮使。蘇文森初為何五郎部下之時,尚有些不服氣,經過易縣之役,他對何五郎心服口服,從此不再直呼何五郎之名,總是尊敬地稱其為“何將軍”。
十條玄蛟船停靠在新政門口,每條玄蛟船能運兵一百人,一位身穿鎧甲的軍官最先跳下船來,他操著青州口音。對著玄蛟船喊道:“岸口太窄,下船後兩人一排,站起行軍佇列。”
他喊完話,環顧左右,快步來到了身穿鎧甲的蘇文森身前,行過軍禮,大聲道:“末將是青州步軍指揮使崔奇,帶領一千青州兵。特來報到。”
蘇文森沉聲道:“快來見過鐵騎軍左廂都指揮使何將軍。”
崔奇隨著蘇文森的手勢,看到了長相猙獰地何五郎,心裡一楞,既驚其年輕。又異其臉上的刀痕,他不敢怠慢這等有異相之人,立刻上前行過大禮。
何五郎來到崔奇身前,上下打量了一會,突然伸手重重地在崔正肩上拍了拍,崔奇身上的鎧甲發出了“呯”,地一聲。崔奇臉色不變身體不抖,如一根牢實的樹樁。何五郎露出了一絲笑容,道:“青州兵名聞天下,果然強壯得緊,很好。”
一千青州軍士在崔奇的指揮下,依次下船,排成了一個長隊,雖然河門狹窄卻也絲毫不亂,跟隨著何五郎的親衛快速地前往鐵騎軍軍營,青州軍走過。守衛新政門的水軍軍士立刻關閉了水門。
崔奇是山東青州崔家的子弟,雖然經過數十年動亂,山東崔家已經失去了當年天下第一大姓的風光,可是瘦死地驂駝比馬大,在青州崔家潛在的勢力仍然極大,崔家自辦有學堂,崔正、崔奇皆是青州崔家學堂最為得意的弟子,兩人從軍時間並不長,皆已成為青州軍指揮使,這其中固然有崔家的影響力,同時也是兩兄弟自己努力的結果。
禁軍攻打幽州之戰中,做為先鋒軍的鐵騎軍損失慘重,在侯大勇的建議之下,就從素來以精兵勇將聞名於世的青州挑選二千人馬補充鐵騎軍,崔奇率領地這一千人,是第一批到達大梁的青州子弟兵。
到了軍營,蘇文森就著手安排青州軍士諸事,崔正就來到了何五郎的營帳。進了營帳,何五郎就沉下臉來,他自顧自翻著幾張紙片,這幾張紙片是青州別駕公孫維揚送來的青州步軍將領名單,排在第三位地正是面前的崔奇,上面還特意註明排名第二的崔正和排名第三的崔奇是親兄弟,皆為當日環縣公孫娘子的親弟弟。
侯大勇早已將當日環縣一事告訴了何五郎,並令何五郎親自與第一批到達大梁的崔奇等人接觸,觀其顏,查其色,拭其態度。
崔正臉色不變,筆直地站在營帳中。
“青州別駕公孫維揚是你什麼人?”過了好一會,何五郎這才抬頭問道。
公孫維揚是崔家地女婿,雖然是進士出身,卻受到王家的打壓,窩在環縣十幾年,直到巧遇過路的侯大勇,生活才發生了徹底的轉變,公孫維揚由環縣調回了山東,而且由七品縣令升成了五品的青州別駕。
別駕一職是節度使的助手,權力著實不小,公孫維揚意外地獲得了這個職位,對整個青州崔氏家族當然有著極大的益處,崔氏家主知道此事全拜侯大勇所賜,這個數百年的大族現在已經勢衰,家主為了振興崔家絞盡了腦汁,可是世事無情,他費盡心力也未能振興崔家,只能眼睜睜看著崔家一天天衰弱下去,如今透過公孫維揚攀上當今宰相,家主自然不會輕易放棄這個機會:竭力地為侯大勇效勞,或許能讓青州崔氏重振雄風。
這次禁軍抽調二千青州軍到大梁。朝廷出了公文,侯大勇還暗地派出了使節,崔氏家主當然不會放掉這個機會,痛快地答應了侯大勇地使節,崔家少年一代的英雄人物一大半出現在了這二千青州軍中。
崔正清楚地知道此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