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侯大勇頗為信任的謀士,許多大事皆由其操辦。說話辦事。自信心也就滿滿的。
林中虎見參軍封沙走出門。就滿臉笑意發話道:“橫行,回來。”
一串鴿哨從空中響起。隨後一隻鴿子“撲騰騰”從天而降。
小院之中,橫行、霸道兩條大狗稱雄於地面,它們倆一心想襲擊院內角落的鴿子,可是名為“鄭和”的鴿子們也是極為精明的傢伙,它早就知道下面地兩條大東西對自己不懷好意,警惕性高得驚人,從來不飛落到兩條大狗的勢力範圍,而總是高高在上、悠然自得地俯視著兩個不懷好意的大傢伙。
杜剛在小廳裡坐了一會,孟殊也來到了小廳。
如今孟殊成為杜剛地大舅子,兩人關係自是非同一般,經侯大勇同意,孟殊主要掌管富家商鋪,飛鷹堂的具體事務,就全部交給杜剛來負責,飛鷹堂的活極經費仍然由富家商鋪單獨列帳處理。
孟殊和杜剛等了一會,侯大勇還沒有回來,封沙就命親衛送來一盤圍棋和茶水,請兩人安心等候。
到了中午,侯大勇仍然沒有回來。
中書門下,範質、侯大勇、王蒲、魏仁浦、王著等人圍坐在一起。
範質心中極為惱怒,在心中狠狠地罵道:“符家小女子真以為自己是大漢呂后、大唐武皇,竟然數次駁回我的奏摺。”範質用眼解瞟了一眼端坐不語的侯大勇,他心裡十分清楚,沒有侯大勇的支援,符皇后絕對不敢輕易否決宰相們的提議。
範質再次提出了自己地觀點,“禁軍主力大部分隨著趙樞密北上抗敵,大梁城不過有鐵騎軍一萬人,實是一座空城,必須要加強帝都的力量,不知為何陛下屢次不同意輔政大臣的意見?”
“若論兵精將勇,禁軍自然是第一,其次就要算各地邊軍,抽調一些邊軍到大梁,整訓成新禁軍,確實是當務之急。”魏仁浦做過數年樞密使,他雖然沒有在一線帶過兵,對軍隊作戰並不在行,但是對大周各軍的狀況極為了解。
王溥也贊成此議:“範閣老地意見是對地,六部禁軍共有十二萬,北伐之戰,禁軍總地傷亡有三萬多人,雖然補充了青州軍和德州軍,也只有十萬之數,這裡面還包括了汴河水師的二萬人,如今趙樞密帶著六萬五千人北上禦敵,京城中不過一萬多人,力量實在太過薄弱。若南方、西方出現緊急之事,朝中根本無兵可用。”
侯大勇默不作聲,符皇后兩次駁回範質地提議,他正是始作俑者。
調哪一部人馬入京,事關京城安危,是極為敏感的話題,亦成為各位宰相較勁的焦點。範質提出從兩個地方調動人馬進入大梁,一是李重進部調一萬軍隊,二是從安審琦部調一萬軍隊。
這個方案侯大勇自然不能同意。
柴榮駕崩以後,侯大勇就在謀劃調動黑雕軍進入大梁,卻一直沒有合適的藉口調動黑雕軍南下,趙匡胤和範質聯手之後,侯大勇更加堅定了調動黑雕軍南下的決心。
陛下對大事有最後的決定權,這是由侯大勇提出、經眾輔臣同意的制度,範質兩次提議被駁回以後,有一肚子無名火卻無法發洩,被迫再次請輔政大臣一起議事。
王著雖是新任宰相,卻是是柴榮舊人,王樸為人嚴肅,王著為人瀟灑無羈,他們倆人最得柴榮信任,柴榮病重期間,曾專門召見過他,讓王著盡收輔佐柴宗訓,在各位宰相中尋求平衡,不讓一人獨大。
此時,王著表面平靜,大腦卻飛快地轉動著:
唐朝初期恢復府兵制,較隋朝更為完備。府兵為基本的常備軍,分為隸屬於皇帝的十二衛和皇太子的東宮六率,統稱為禁兵;駐防邊境的軍事機構稱鎮、戍,主要任務是配合軍隊防衛邊疆。
自唐睿宗時起,開始設立節度使,天寶中期,節度使增至安西、北庭、河西、范陽、平盧、隴右、朔方、河東八個,這些節度使各鎮一方,所轄兵力極為雄厚。安史之亂後,軍閥佔據地的節度使,形成了半獨立的政權,即使表面上聽命,也始終是唐朝政府力量所不能控制的地方割據軍閥。
柴榮吸取了晚唐的教訓,著力加強了禁軍的建設,不斷地限制各地節度使的力量,內地節鎮只有少量維護社會治安的地方軍隊,而且這些軍隊的裝備、訓練和禁軍相差甚遠,已經不足為患,只有邊境節鎮因為要防禦外敵,還保持了相當軍力。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加強禁軍、削弱節鎮是必然之勢,把精稅邊軍改造成禁軍,也是順應天命之事。
從現實角度來看,各位宰相都願意自己熟悉的部隊進入大梁,範質所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