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禮賢下士,言而有信,歸順之後,你就是大周的將軍,我們都是漢家子弟,不要再為契丹人賣命了。”李延壽和劉楚信兩人在後晉軍中就是好友,幾年來一直互通聲息。因此,劉楚信知道李延壽十有八九會投降大周,他自高奮勇請求勸降李延壽,也是為了在新主人面前掙些功勞。
李延壽其實心中早有定見,劉楚信喊聲剛落,就下令道:“開門,向周軍投降。”
至此,北伐軍第一階段的作戰計劃基本完成。北伐軍從四月出兵,不到一個月,拒馬河以南地寧州、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莫州、瀛州和易州數百里的土地。全部收歸大周所有。大周的領土就由滄州到定州一線,一直向北推進到拒馬河岸了。第二階段的作戰目標是幽州,幽州為遼五京中地南京。是大遼的軍事重鎮,城內有契丹軍四萬人,城防堅固,易守難攻。
在瓦橋關內,柴榮建起了一座簡易行營,說是行營,只不過是大一些的帳篷而已。
柴榮把一份相當簡陋的粗紙遞給範質,範質看完之後,滿臉凝重,又把紙條遞給了身旁地侯大勇。範質、王薄、魏仁浦和侯大勇四位宰相之中,只有侯大勇是軍事將領出身,而且現在又接替王樸擔任了樞密使,有重大的軍事情報,範質看過之後,總是自然而然由侯大勇來看,這個順序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雖說沒有明文規定,卻也成了四位宰相心中的潛規則。
在四位宰相之下。還有鐵騎營都指揮使趙匡胤、汴河水師都指揮使李繼勳、控鶴都指揮使韓通等禁軍大將。
侯大勇看完紙條後,把紙條遞給了身邊的魏仁浦,四位宰相輪流看完了紙條,又遞給各位將軍。
眾人都看完紙條後,抬頭望著柴榮。柴榮冷冷一笑道:“拒馬河以南全部險關要地都丟掉了,耶律小兒才從七鷹山回來,現在開始調兵遺將,反應也真是遲緩。”
這張紙條是大周派往幽州的細作送回來的,此人隱藏在幽州蕭思溫身邊,是一位訊息靈便的參軍,這名細作叫陳東,幽州人,在廣順年間,柴榮還在鎮守澶州時,陳東成為了柴榮部下,柴榮目光早就盯上了幽州,就讓陳東回到幽州為內應,陳東潛回幽州以後,投入了幽州漢軍之中,在幽州漢軍之中,陳東官運亨通,居然成為了蕭思溫十分信任的參軍。
當大周攻下益津關時,幽州留守蕭思溫這才得到了訊息,大驚失色之下,他一面組織防禦,一面向七鷹山的遼主耶律述律報告軍情。耶律述律得到蕭思溫的報告之後,這才下令調集精銳之師來幽州北邊,準備在幽州和大周軍決戰。
柴榮得到這個情報之後,立刻單獨召見了侯大勇,堅定了北進信心之後,柴榮這才召叢集臣商議。
魏仁浦是老成持重之人,他有些憂慮地道:“遼主耶律述律親調精兵增援幽州,我軍貿然在幽州和遼軍主力決戰,一旦失利,北漢定然會聞風而動,只怕到時想退軍也難。”
盛唐之時,唐軍征服了東突厥,附屬於東突厥地契丹族自然也歸附於唐朝,唐太宗徵高麗之時,曾經呼叫了契丹人從軍作戰,並用其首領窟哥為右武衛將軍,契丹人性情強悍,雖然部分歸化中國,被編為羈縻州府,卻叛服無常,成為盛唐在東北地一項困擾和負擔。唐朝衰弱之後,契丹漸漸強大起來,等到耶律阿保機橫空出世,不過短短二十年的時間,不僅統一了契丹各部,而且滅掉了勃海國,奪取了中原大片土地,制定了契丹文字、法律,使契丹一躍而成為一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的強國。
魏仁浦雖然對於具體地軍事指揮並不內行,但是他深知兩國實力對比,此時契丹雖然內亂不止、遼主昏庸,可契丹無論從人口、地域、軍隊等多方面來說,實力都在大周之上,大周此時和契丹騎兵決戰,勝則慘勝,敗則無法收拾。
魏仁浦看過紙條以後,第一個提出了相反的意見。決戰之前,柴榮最不喜歡聽見反對意見,他心中有些怒意,看了一眼滿臉是深深皺紋的魏仁浦。
趙匡胤雖然在內心深入同意魏仁浦的意見,但是他深知柴榮的性格,當日高平之戰時,柴榮不顧眾臣反對,下定決心親征,在途中,禁軍控鶴都指揮使趙晁派人向柴榮進言,似圖勸阻親征。柴榮為之大怒,將趙晁囚禁在懷州。有了前車之鑑,趙匡胤也不敢勸阻柴榮,他上前一步道:“現在契丹軍隊還沒有集聚,按照常理推測,耶律述律從七鷹山趕到幽州,至少也是五月中旬,現在聚集在幽州的騎兵定然不會太多,速度是取勝的關鍵,誰先到達幽州,誰就能取得戰鬥的主動權。”
侯大勇暗自讚歎:眾臣之中,最能摸準柴榮心思的,還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