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撞車的都頭髮一聲喊,眾漢子們掉轉身,把撞車向後推,準備進行第二次撞擊。
幽州城內契丹軍向來紀律松馳,訓練也甚為懶散,但是在這生死存亡之機。沒有退路的契丹軍士也只得拼死一搏。他們見鎧甲漢子們正在向後推動撞車,立刻有一群契丹軍士翻過柵欄,向鎧甲漢子們撲去。
其餘的契丹軍士則在柵欄後面放箭。阻止蜂擁而上的周軍步軍。
契丹人是遊牧民族,向來騎射立國,騎射不僅是本領,更是生活技能,契丹在日常生活中也常以射箭為戲,最著名的為射兔和射柳之戲。
何謂射兔之戲:“每年三月二,刻木為兔分朋走馬射之,先中者勝,負者下馬進酒,勝者於馬上飲之。”
何謂射柳之戲:“端午節來臨之際。凡重五日拜天禮畢,插柳球場為兩行,當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識其枝,去地約數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馳馬前導,後馳馬以無羽橫鏃箭射之,既斷柳又以手接而馳去者為上。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斷其青處,及中而不能斷,與不能中者,為負。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氣。”
正是由於契丹人普遍愛好騎射,所以,在幽州城內的契丹軍雖說並不精銳,可是箭法卻依然精準,他們一輪急射,讓跟隨在撞車後面地周軍盾牌手、長槍兵折損甚眾,被迫後退。
翻過木柵欄的契丹軍士已經和鎧甲軍士鬥在了一起,每個撞車上有十柄開山大斧,這是為十名力氣最大的漢子所準備,專為用來劈砍城門,當契丹軍士圍上來之時,鎧甲漢子或提巨斧或抽腰刀,和契丹軍士鬥在了一起。
不過幾個回合,地上倒了一片契丹軍士。
耶律洪倉見周軍武士身披鐵甲,契丹軍士手中的刀槍難以對他們造成傷害,靈機一動,下令道:“用套馬繩。”
契丹守軍全是騎軍,有不少軍士帶著套馬繩,很快,就有數十名契丹軍士手持套馬繩翻過柵欄,鎧甲武士行動原本就有些緩慢,不斷有武士被套馬繩套住,再被拉倒在地,鎧甲武士只要一倒地,契丹人就一擁而上,刀砍棒打,根本不給武士爬起來的機會,接連有二十幾名鎧甲武士命喪於套馬繩之下。
這一百二十名鎧甲武士是韓通的破敵制勝的心肝寶貝,經過許多大仗都未曾折損,此次打一個簡陋的小營地,竟然損失不小,韓通眉毛倒豎,大吼一聲,道:“弓箭手上前,放箭。”
踏張弩的穿透力強於弓,能夠擊穿鐵甲,弓箭距離稍遠,就難以穿透有鐵鎧和皮甲兩層防護,所以韓通只是命令弓箭手放箭。
鎧甲武士陷入了苦戰,一條條致命的套馬繩隨時會沖天而降,正在危急關頭,一陣密集地羽箭射來,身邊地契丹人幾乎全部被射倒,鎧甲武士們身上亦中了不少羽箭,“當、當”聲音不絕於耳,遠距離的羽箭射不透鐵甲,卻能射穿契丹人的皮甲,這一陣亂箭就如一陣及時雨,解救了鎧甲武士。
幾名巨斧武士殺出了性子,他們不再用撞車,就舉著巨斧,從撞車撞出的幾個缺口衝了進去,守在缺口處的契丹軍士無經抵擋兇猛的巨斧,近身的契丹軍被砍得血肉橫飛,很快,十幾位匹斧武士就佔據了缺口,其餘武士手持腰刀,在巨斧武士的掩護之下,硬闖了進去。8816口2
鎧甲武士一共有一百二十人,傷亡了近二十人,剩下約百名武士全部衝進了木柵欄內,這些武士均為青州習武之人,他們衝入了契丹軍營之後,二十人組成了一個方陣,雖然被契丹人團團圍住,卻絲毫不懼,在營地是左衝右突,契丹軍士雖多,急切之間卻對這些鐵甲軍士無可奈何。
耶律洪倉急道:“套馬繩,快用套馬繩。”
契丹軍士的套馬繩一般掛在戰馬身側,丟失了戰馬以後,絕大部分套馬繩也隨之而去,剛才柵欄外一戰,最後的套馬繩孔消耗殆盡。8816口2
韓通見鎧甲武士衝進了營寨,下令道:“全軍出擊。”
中軍戰鼓再次響起,一萬青州軍在弓弩手的掩護之下,兇猛異常地撲向契丹軍營。
儘管契丹軍營已經大亂,可是仍然有不少契丹箭手冒著周軍的弩箭,伏在柵欄後面,拼命地向衝鋒的周軍放箭,等到周軍靠近木柵欄之時,已有上千地周軍中箭倒地。
周軍如洪水一般,很快淹蓋了整個營地。
耶律洪倉已經殺紅了眼,他已經用槍挑死了七名周軍軍士,可是背上也被砍了一刀。“來啊,來送死。”耶律洪倉用契丹語大叫著,也不管對方是否聽懂。
一名周軍挺槍向耶律洪倉刺來,耶律洪倉等到他槍勢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