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畔見俘虜鬧事,飛快地取下掛在馬側的長槍,道:“趕快散開,否則格殺勿論。”
侯大勇已經聽到叫喊聲,大叫道:“不許動手。”然後一踢馬腹,“風之子”向前一竄,來到俘虜前面。侯大勇翻身下馬,和俘虜擁抱在一起。
此名俘虜叫納刺,粟末靺鞨部落的舊識,曾跟隨著侯大勇一起查探過契丹軍營,他是粟末靺鞨部落有名的獵戶,眼睛極好,雖說侯大勇全身披掛,他還是一眼認出了在部落裡住了半年之久的侯大勇。
侯大勇因為急於追擊契丹軍,沒有和俘虜多說,道:“納刺,這裡有多少粟末靺鞨人?”
納刺回頭看了看,用手比劃道:“這一群都是粟末靺鞨族人。”
侯大勇見這一群人約有四五百人,佔了俘虜的一半,就用靺鞨語高聲道:“我叫侯大勇,是粟末靺鞨族的好朋友,和突地稽情同兄弟,現在我任命納刺為你們地頭領,就在廉縣城外等我回來。”
侯大勇在粟末靺鞨族住了大半年,靺鞨語也說得頗為熟練,雖說數年沒有說靺鞨語,說起來有些生硬,但是,這幾句話還是說得清清楚楚。突地稽曾是渤海國將領,在靺鞨族頗有名望,俘虜們見周軍將軍是突地稽的好朋友,都是面露喜色,知道性命是保住了。
侯大勇拍了拍納刺的肩膀,用靺鞨語道:“大戰未完,晚上我請你喝酒,你要好好招呼兄弟們,不要輕舉妄動。”
納刺臉上被紅腳馬蜂刺了四下,此時,毒性漸漸發作,就如喝酸酒一樣。站立不穩,他搖搖晃晃地道:“去年冬天,契丹人大舉進攻白頭山諸部,契丹軍勢大,我們打不過,只有求和,結果每一部都有一半以上的青壯被契丹軍徵召。”
侯大勇此時已翻身上馬。對楊天畔道:“這些渤海兵都是我的故舊,你請韓醫官為他們治療蜂毒。”
柳紅葉率領著八十多位裡急族軍士。緊跟在侯大勇身後。
柳紅葉親自出石山到廉縣,主要目的是近距離接觸侯大勇。裡急部位於陰山腳下,雖說百年來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可是現在長城以北是契丹人地天下,裡奇部位於陰山之下,處於契丹人的腹地,被契丹人圍了一個水洩不通,百年來建立的商路大部分中斷,目前只能依靠一些小道和外面地世界聯絡。這樣一來,裡奇部陷入了困境,雖說百年來,石山基地內儲存了大量的鹽、米、油、紙、布等等生活用品,但是,這些物品終有用完地一天。坐吃山空實非長久之計。
柳紅葉是裡奇部的最高長老,他時常為裡奇部的前途擔憂,和耶律大光議和,也是為裡奇部尋找的一條出路。接到侯大勇的密信之後,柳紅葉也為之心動。畢竟裡奇部是大唐子民,若能夠為大周朝所接納,自然是一條不錯地道路。
不過,柳紅葉也是心有顧慮,裡奇部畢竟和中原分隔百年,族人血統中也有各種胡族留下的痕跡,中原王朝能否接受裡奇部是一個大問題。柳紅葉南下和侯大勇見面。主要從三個方面考察中原王朝和發出邀請地節度使侯大勇。一是侯大勇貴為節度使,又是皇親,但是,他的邀請能否代表大周朝;二是大周朝實力如何,是否和梁、唐、晉、漢一樣是短命王朝,能否抵抗得了佔據了廣闊疆域的契丹國;三是大周朝如何看待有著外族血統,的裡急部,如何安置族人?
來到廉縣之後,恰巧遇到契丹軍來襲,戰爭最能看出人的心性、軍隊計程車氣、王朝的實力和種族的精神,柳紅葉緊緊跟隨在侯大勇身邊,密切關注侯大勇的一舉一動。
侯大勇安置了被俘地渤海兵和漢兵,就率著戰車營和親衛隊向著西北方向而去。
侯大勇率領的後軍共有二千三百多人,其中二百輛普通戰車共搭乘了一千六百人,其中一千人是陌刀手,四百人是弩弓手,五共輛特種戰車搭乘三百名軍士,還有五百親衛隊。後軍人數不多,但是在草原上,特種戰車營和普通戰車營威力極大,已是一支集強攻和防守為一體的機動部隊。
後軍沿著契丹人的屍體向西而行,越朝西走,屍體越少。追了十多里,到了一片荒漠,紅腳馬蜂生長在草地和山地之中,向來不喜歡戈壁及荒漠,到了荒漠以後,紅腳馬蜂突然消失在荒漠邊緣。這一片沙漠原是一個水草茂盛的湖泊,湖泊乾涸之後就漸漸成為一片荒漠,好在荒漠土地甚為硬實,戰車行駛雖受到一定影響,卻也能夠通行。
就在後軍到達荒漠邊緣之時,郭炯率領的一萬黑雕精騎已在陷於了苦戰。
耶律大光在廉縣城外敗退之後,一路狂奔,進入荒漠之後,才擺脫了鋪天蓋地地紅腳馬蜂。耶律大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