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派出的七百騎兵繳械,劉贇不久死去。郭威建立大周后,劉崇據太原稱帝,史稱北漢。至此,周和漢成為死敵。
柴榮接到了戰報,得知兵馬監押穆令均部被全殲,北漢軍與遼軍已到潞州,軍情緊急,力排眾臣勸阻,決定親征。
柴榮清楚,高平之戰是大周生死存亡之戰,自己剛剛登基,在軍隊中威信不夠,如果派大將領兵,發生意外,局面不可收拾,親征能夠最大限度的控制軍隊,防止意外發生。大將擁兵自重,尾大不掉,已成為晚唐以來的通病。
柴榮部署三路出兵:命天雄節度使符彥卿、鎮寧節度使郭崇率兵自磁州固鎮向西北,插入遼州,切斷北漢軍和遼軍的後路;命河中節度使王彥超、保義節度使韓通率兵從晉州向東北出發,從側面進攻潞州;派遣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步軍都指揮使何徽、義成節度使白重贊、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李重進、鄭州防禦使史彥超、前耀州團練使符彥能、宣徽使向訓率前鋒前往澤州迎敵;命河陽節度使劉詞率軍殿後,作為戰略役備隊。
獅營偵騎很快發現了北漢軍和遼軍主力南下,圍困潞州的敵軍並不多,侯大勇率黑雕軍主動到潞州城下尋找戰機。
北漢軍故佈疑陣,在城外密佈北漢營帳,旌旗飄揚,並命騎兵輪流在城外賓士,搞得飛塵四處。然後,以五千兵力迎戰黑雕軍,留下一千軍士圍城。
潞州城被圍後,就與城外斷了聯絡,不知北漢主力南下。李筠不知虛實,嚴令一萬多潞州軍緊守城池,不準一兵一卒出城。
黑雕軍見北漢軍人多,隊形嚴整,沒有各個擊破的機會。北漢軍任務則是圍住潞州,並不想吃掉黑雕軍,若和黑雕軍決戰,潞州守軍攻出,此戰必敗。因此,雙方對峙後,都沒有發起進攻,用弓箭對射一陣後,各自收兵。
白天一戰,把侯大勇氣得吐血,潞州大軍過萬人,竟被區區一千北漢兵圍住,不敢出城迎戰,浪費了戰機,真是天大的笑話。侯大勇回尖頂關路上,在心中狂操李筠的十八代祖宗,其它粗野的校尉們已破口大罵。侯大勇想到張成皓所率潞州軍作戰頑強,並非貪生怕死之輩,忍不住嘆息:“真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侯大勇幾次令獅營派人摸進城去,都被北漢軍截獲,損失了好幾名軍士。白天無功而返,晚上,侯大勇怕營地被偷襲,安排好值勤軍官,命令加強戒備。夜深時分,帶著何五郎、杜剛、陳猛,再次檢查了黑雕軍所佈崗哨。侯大勇在磁州接連遇襲,差點喪命,就把武藝高強的何五郎調到獅營,任親衛隊隊正。回到營帳裡,侯大勇覺得全身痠軟,累了一整天,到現在才可以稍作休息。
侯大勇練習幾遍陳摶經書中的練氣之法,安定心神。當心神漸進空明之時,突然出現一個奇異想法,把侯大勇嚇了一跳。“我知道高平大戰的過程和結果,如果我率黑雕軍尾隨北漢軍,守住江豬嶺,當可捉住劉崇,那麼,歷史不是改變了嗎。或者在巴公原大戰時,從背後偷襲,高平大戰會如何變化?”
“難道我真的可以改變歷史嗎?”
“歷史能夠改變嗎”
“改變了歷史會發生什麼後果?”
侯大勇以前想的大多是如何在亂世中生存下去,現在高平之戰拉開帷幕,他突然掌握了改變歷史的機遇,內心狂跳,思緒卻如亂麻一般理不清楚。
“不想這麼多了,反正來到這個時代,出現侯大勇,歷史就已經改變了。但歷史書上似乎沒有滄州之戰,是我來之前的歷史根本沒有發生過滄州之戰,還是發生了歷史上沒有記載?”
“這不是我的錯,以後如何變化,只有走一步看一步,現在不能想太深奧的道理,做好該做的事就行了。”
侯大勇回想高平之戰的細節,畢竟,高平之戰是多年前學過的戰例,而且是眾多戰例的一例,總體進展知道,但細節記不準確。
侯大勇把自己知道的一一列出:
時間:在三月十三日到二十日之間,具體時間記不準確;
地點:高平與澤州縣交界處的巴公原;
程序:一是北漢軍先進攻,大周軍將領何徽和另一位大將逃跑,大周軍先敗;二是後來柴榮率軍反擊,北漢軍敗;三是大周援軍到後,北漢軍大敗;四是劉崇從江豬嶺逃脫。因為當時侯大勇感慨又是一個華容道,所以對江豬嶺印象深刻。
侯大勇重新整理思路,黑雕軍是天雄軍的前鋒營,黑雕軍的任務是進攻,現潞州城攻防戰已成膠著之態,城外幾千北漢軍,定是攻不破有上萬守軍的潞州城,其目的也不在攻城,而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