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2 / 4)

小說:宋王 作者:雨霖鈴

進荔原堡

~~~~~~~~~~~~~~~~~~~~~~~~~~~~~~

自從林昭來西北之後,鐵面宗主便親自來了西北,並且帶來了大批高手。

他們存在的核心是林昭,所以只要公子在哪,他們就在哪。林昭進入軍中,他們幫不上什麼忙,也不能近身保護,故而只能密切關注局勢,也好隨機應變。

林昭前去駐守大順城,西夏出兵大順城的訊息都傳來了,鐵面宗主聽到之後便陷入了沉默。

蔣雷霆和李承都站在身後,也都沉默不語,氣氛有些壓抑。許久之後,李承終於有些受不了了,開口道:“宗主,公子去大順城是王韶安排的。梁乙埋和李復圭記恨公子他又不是不知道,如此安排只怕是包藏禍心啊!”

林昭一到西北就處於險地,讓李承不得不質疑王韶的立場和用心。林昭畢竟剛剛的罪過官家趙頊和宰相王安石,王韶則是他們的親信,以如此方式來公報私仇不是沒有可能。故而李承有此想法並不奇怪。

“雷霆,你怎麼看?”鐵面宗主沒有回頭,沉聲詢問。

蔣雷霆道:“公子去大順城,可能會吸引梁乙埋的進攻,按理說王韶應該能想到這一點。他雖然得了趙頊和王安石的提拔,但他的人品似乎還不錯,畢竟是歐陽公的學生他如此安排,或許是別有用心,但也有可能是有另外的考慮。”在這件事上,蔣雷霆考慮的更全面,態度也更平和。

鐵面宗主沉默了片刻,說道:“密切關注王韶的舉動和大順城的情況,且看看王子純的作為。他要是敢公報私仇,陷害公子,定會讓他萬劫不復!”(未完待續。)

第三五三章 契丹心態

此番宋夏之戰,牽一髮而動全身是必然的。

北宋時期西北的形勢就是這樣錯綜複雜,除了吐蕃和西夏之外,遼國同樣在這裡有著超強實力和深遠影響,是這一地區重要的政治和軍事力量。

如果單純以軍事實力來論的話,當時的東亞最厲害的強國可能就是契丹人的遼國了。

雖說宋軍實力不弱,可是因為趙家皇帝防備武人的體制問題,尤其是為了制衡,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狀態下,戰鬥力發揮著實很有限。在作戰中屢屢出現問題,多有不及,具體戰事的結果上也處於劣勢,至於戰例就不勝列舉了,比如太宗皇帝士氣的高粱河慘敗

以至於終北宋一朝在對外方面始終很窩囊,積貧積弱之名一直未曾改觀。

西北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遼國不可能不知道,即便是沒有直接牽連進來,卻也是有影響和利害關係的。東方各國彼此之間本來就是相互制約,相互利用和牽制的,維持著一個似乎有些畸形的平衡。不管是哪一方出點了問題,這個制衡不說是完全失去平衡,但至少動搖是必然的。

遼國很強大,甚至最初也動過滅亡宋朝,繼而稱霸天下的想法,可實際上卻並未成功。早在耶律德光時期,遼國滅了後晉石敬瑭,佔領了中原之地,甚至已經進了汴京城了,最終卻還是撤退了。

至於原因,一來是中原之地對於遊牧的契丹人意義不是那麼重要,用契丹人的話說,儘管這裡很好,可就是沒有草原,吸引力自然也就弱了。二來,契丹也沒有足夠實力掌控中原之地,後漢的劉知遠已經兵起河東,耶律德光為了避免麻煩,不得已只能撤退回去。

後來宋太宗一心想要收復幽雲十六州,大軍北伐,最終高粱河一戰,因為宋太宗戰略上的一些失誤,以及部將之間的配合不利。最終失敗,令人唏噓不已,成為千古憾事。十多萬大軍葬身幽州城下,宋太宗本人也身中箭上,將軍楊業戰死沙場,留下了千古傳誦的楊家將的傳說。

真宗年間,遼國太后蕭綽與聖宗皇帝耶律隆緒也曾經率領大軍南征,已經到了黃河岸邊,威脅到了汴京。可是澶州一戰,宋真宗在寇準的支援下御駕親征,士氣大振,攔住了遼軍。結果,雙方出現了一個相對勢均力敵的局面。遼國無滅宋之實力,宋朝也無力收復實力,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最終只得以和談了解,簽訂了澶淵之盟。宋朝以奉送歲幣的方式買和平,和遼國以兄弟之國相稱,維持了了相對的和平局面。不過吃虧的是宋朝,遼國相對來說是處於優勢地位的,至少每年平白無故地得到了許多的歲幣。

遼國也因此奠定了東方第一大國的地位,影響力也更大。吐蕃因為地處偏遠,實力相對弱小,參與到諸國之戰的鬥爭和利益糾葛並不多。雖說他們的實力是第四大國,也一直都以東方第四大國自居。可到底因為出頭參與大事的頻率太少,並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