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3 / 4)

小說:宋王 作者:雨霖鈴

十分的有力,自己講話也就更加有分量,更有底氣。

景思立點頭道:“是的,西北軍中見過我們的將士不少,可隨便找人證明,我們並非冒名頂替。”

首先必須要強調身份,因為在官方的奏報之中,他們已經是死人,有可能被說成是冒名頂替。

想要證明這一點並不難,陝/西路宣撫使韓絳就在汴京,景思立可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很容易辨認。

一旦身份確定,後果將對李復圭十分不利,遠處的王雱手足冰涼。李復圭在軍報中已經說明,景思立和劉昌祚是自己的忠實屬下,死在大順城,乃是被林昭所害,並被讚譽為英烈,撫卹其家,朝廷還特意進行了表彰。

如此便可以說明,景思立二人與他李復圭的關係不錯,並非林昭同黨。此刻活著回來,狀告李復圭便不是與林昭竄通一氣,並非作偽證。他們的證言,無論是力度還是可信度都很高。尤其是他們是大順城的守將,那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最清楚不過。

李復圭這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今曰已經是這般局面了,李復圭是死定了。

殘殺一千多自家將士,如此人神共憤的行為,此刻曝光出來,會引發什麼後果不言而喻。力挺他的王安石必然受到影響,王雱心裡十分清楚,事已至此,一切都無法挽回,只能想法辦將損失降到最低。

尤其是要確定一下,王安石與李復圭的行為並無直接關係。只是會這樣順利嗎?李復圭那廝能配合嗎?他如今還在慶州慶州

想到這裡,王雱猛地心中一震,想到一個很可怕的後果。李復圭依舊身份在慶州,執掌環慶路邊軍,訊息傳過去,他能主動交出兵權,回汴京受死嗎?他已經無路可退,萬一要是鋌而走險,會是什麼後果?

想到這裡,王雱忍不住身體顫抖,也驚得三魂出竅。不行,必須要做點什麼,可是能做什麼呢?

有太皇太后在場,又是公開場合,左右此案的結果已經不可能。那麼只有阻止李復圭,可是該怎麼阻止呢?一向足智多謀的王元澤也突然傻眼了,在寒風中不斷的咳嗽,越發的劇烈

癆病鬼王雱並未引起注意,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刑臺之上!

景思立跪倒在地,嚎哭道:“請太皇太后為枉死的將士們做主!”

曹氏已經心中瞭然,沉聲怒道:“如此說來,林昭是冤枉的?慶州一案另有隱情?”

臺下的百姓都看出來了,原來是另有隱情,罪大惡極的林昭是冤枉的?那些證據他們搞不明白,但太皇太后的威嚴和認可足矣說明事實。

一時間各種感嘆與質疑不絕於耳,些許圍觀的太學學子全都難為情地下了頭,這些天他們叫囂不斷,製造輿論,不想最後卻險些害忠良,一個個都追悔莫及。同時對於李復圭殘殺袍澤,製造冤獄的行為憤慨不已,繼而直接引發了汴京輿論的瞬間轉向

李翰與汪東鑑沒有回答,實際上也預設了這一點,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還能怎麼著呢?

“現在該怎麼辦?”曹氏厲聲質問。

李翰支支吾吾,卻說不出半句話來!

曹氏今曰打定了主意,不僅要保住林昭的姓命,還要直接為其脫罪,故而怒道:“傳我懿旨,主審此案的官員、中樞的宰相都叫過來,看看他們做的好事?此案今曰重新審理,去請官家與我一同旁聽,倒是要看看,還有誰敢欺君罔上,陷害忠良?”

太皇太后雖然沒有實權,按理說不該敢於司法和政務,可她此刻就在這裡發怒了,並且下達了這樣的懿旨,誰敢不從呢?即便是皇帝趙頊在此,也不敢輕易說個“不”字。國朝以孝治天下,身份最尊貴的太皇太后佔著理呢!

忤逆太皇太后的罪名誰能承擔?

曹氏也十分理智,很巧妙地將趙頊摘了出來!說成是下面的臣子欺君罔上,皇帝是沒有錯的。這是一種策略,唯有如此,趙頊才能乖乖的認錯,事情才能夠順利解決。

更為重要的,今曰她出現已經十分突兀,如果偏向太過明顯,無疑會引起懷疑。林昭的身份現在還不能暴露,故而必須要謹慎。

只是如此一來,一頂欺君罔上的大帽子扣下來,下面的官員就萬分緊張了!

誰都看得出來,太皇太后今曰是怒了,絲毫不給宰相和大臣們面子。讓他們莫名其妙,根本摸不著頭腦!

呂惠卿默默地看著,他很清楚,今曰大宋朝有許多人都將下不來臺。再瞧著身邊劇烈咳嗽的王雱,心中默然:又何止是下不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