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貞潔。作為兒子,這樣想簡直有些大逆不道。
可這個念頭一旦出現,就怎麼也揮之不去,而且還出現了更多的佐證。
當年自己與妹妹一道去了大名府,趙昭對自己兄妹頗為關照,其中有忌憚自己身份的緣故。但有沒有其他呢?耶律浚後來得知,趙惟一那個時候似乎受母后的派遣去了宋朝。母后當然不會加害自己的兒女了。
但如果她是派人去找人幫忙,維護自己的兒女似乎就能說通,去找誰呢?那時候趙昭正好在大名府!
這個解釋,雖然牽強,似乎也能說得通。
耶律浚還想起來一件事,之前曾有一次和母后提及妹妹耶律特里的感情問題,當提到妹妹喜歡趙昭時,母后當時的表情很奇怪,她臉紅了,似乎很難為情。
當時耶律浚覺得很奇怪,卻也並未在意,但如今想來,緣故似乎找到了。只是結論似乎有些可怕
至於時間,母后與趙昭唯一的接觸就是六年前在遼東。母后和妹妹與叛軍追殺,在遼河附近的密林中迷失,是趙昭救了她們,並且在野外待了一個晚上,然後才被自己帶人找到的。
那個晚上
耶律浚有些不敢想,難道那個晚上發生什麼不該發生的事情?從時間上,完全是有可能的。當時自己還小,根本想不到這方面。一個宋朝卑微的使臣,一個遼國高貴的皇后,是個人都不會覺得其中有什麼,何況當時妹妹耶律特里也在的
可那時候的妹妹終究只是個小女孩,或許睡著了,或許什麼也不知道,或許
母后和趙昭之間不會的不會的,母后比趙昭大十歲啊,年齡相差很大,肯定不會的!
可是他們的輩分似乎是相同的,而且母親容貌美麗,六年前更加的年輕動人
一方面是尊敬的母后,一方面是棋逢對手的宿敵,他們之間
耶律浚實在有些難以置信,可是這個可怕的念頭卻不斷浮現在腦海中,讓他深受折磨。
不行,此事必須要弄清楚!
掙扎了許久,耶律浚決定問個清楚!(未完待續。)
第六九五章 因禍得福
宋熙寧七年六月,遼鹹雍十年(耶律浚年中繼位,尚未改元)。新繼位的遼國皇帝耶律浚突然下令發兵,南下進攻宋朝。
至於理由,則是宋朝與耶律乙辛勾結,謀害先皇,意圖顛覆遼國。
耶律乙辛當時是向南逃竄的,雖然他的真正目的地是幽州,但若說成是逃亡宋朝似乎也可以。再加上抓住的那兩名探子,倒也是證據確鑿,自圓其說了。
出兵嘛,只要有個藉口,對內對外有個說法就是了,邏輯嚴密姓並不重要。
耶律浚心裡更有一個完美的說辭,若非耶律乙辛與趙昭之間有勾結,他怎麼可能未卜先知《十香詞》的事情呢?趙昭在這件事上的作為,也許並非為了救母后,而是另有所圖,不安好心。
這一舉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遼國上下首先就是一片譁然,剛剛登基的皇帝,皇位尚未坐穩就要想著南征。尤其是遼國剛剛經歷了耶律乙辛之亂,並未完全安定,這個時候輕率出兵,似乎有些不妥。
雖說宋朝現在也在內亂之中,卻不見得就是遼國出兵的絕好機會。
宋遼之間有《澶淵之盟》的約定在,已經數十年沒有較大規模的戰爭了,平時主要是邊界上的一些小衝突和摩擦。
但是這一次,如果發兵,等於是徹底撕毀了澶淵之盟,兩國之間再無寧曰,這對遼國有好處嗎?
滅宋?
契丹貴族紛紛搖頭,當年聖宗皇帝(耶律隆緒)何等英明睿智?又有承天太后(蕭綽)這樣的女中豪傑主政,還有耶律休哥這等不世名將。
如此強大的陣容,依舊兵敗澶州城下,南征最終還是有失敗告終。至此之後,契丹人就清晰地認識到一個事實,想要滅宋絕非易事,完全就是個奢望。
既然不能滅宋,那何苦還要南征呢?契丹貴族已經達成共識,拿不下黃河以南,根本不要妄想入主中原。
其實即便是攻破汴梁城又能如何?契丹人就能徹底佔領嗎?當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可是嘗試過的,討伐後晉石重貴,佔領汴梁城。最終還不是撤軍回了北方,便宜了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讓其建立了後漢王朝。
想要統治中原,就要面對漢人的強烈**。想要承受住,必然需要強大的兵力。對契丹人而言,他們做不到,也沒有這個必要。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而言,擴張之前,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