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3 / 4)

小說:宋王 作者:雨霖鈴

,而今卻已然自成一國,與割地又有什麼區別呢?每年給遼國和西夏的歲幣,與那賠款毫無差別。

屈辱,當真是屈辱!

可是大宋朝計程車大夫們兀自不當回事,寧願花錢買和平,也不願意富強遠征,揚我國威。正是這種心態,使得亡國之禍一步步的逼近,泱泱大國江河曰下。而今林昭既然來了,自然就不容許出現這樣的狀況。

改變,必須要改變!

讓歲賜成為過往是第一步,他要用數年的時間來完成,然後劍指皇位,主宰江山。只有那時,這個王朝才能由自己說了算!

鐵蹄踏燕雲,挽弓射天狼!

這才是大宋皇帝應有的氣魄和志向,林昭已然立下志向,將會盡一切努力去完成。有朝一曰,大宋朝也可以封狼居胥,飲馬北海!

拓跋石就有些不好受了,八年的歲賜若是失去了,西夏的財政收入便會少一大塊的,能否支撐下去當真不好說。這也算是關係到國家安全的重大事件了,拓跋石絕對不敢答應,當即反駁道:“不可,若無歲賜,便不存在君臣關係”

也許不知道為什麼,看著林昭的眼神,拓跋石竟感到一種強大的壓力,心中甚至有些畏懼,以至於不敢與林昭對視。只能支支吾吾地反對,說得很沒有底氣。

“是嗎?若是沒有見面禮以及對應的補貼,梁國相想要返回西夏怕是不大容易啊!”林昭笑了笑,靜靜地看著拓跋石,便不再言語。梁乙埋是林昭手中最大的底牌,果不其然,一下子就讓拓跋石為之語塞了。

“當年仁宗皇帝與我先國主有約定,西夏臣服,則歲賜不可少,莫非你們要反悔?莫非你們否定先祖承諾嗎?”拓跋石對中原文化有所瞭解,知道中原們對祖宗十分敬畏,於是乎蓋下一頂祖訓不違的大帽子。說完之後還有幾分得意,看林昭如何應對。

林昭笑道:“祖訓自然不可違,這八年的歲賜還是要給的,只是梁國相以其作為見面禮和在宋花費,還要返回給大宋。如此便直接相抵就是了,減少些運送麻煩,不是很好嗎?何況,八年的歲賜與一個綏州相比,哪個更划算呢?拓跋將軍你說呢?”

“你”拓跋石很是惱怒,可最終還是忍住了,更多的則是無言以對。

林昭看在眼裡,已然心中有數,嘴角露出一絲自信的笑容。

一天的和談到這個程度,自然是進行不下去了。兩人又是不歡而散。這是早已預料到的結局,既然是談判那就註定是漫天要價,落地還錢的局面,實屬正常。

差別便是,林昭有梁乙埋在手,加上自身強大的氣場與談判技巧,已然完全掌握了主動。拓跋石底氣不足,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拓跋將軍在西夏也算是豪氣之輩,對於林昭這等咄咄逼人的做法幾乎是惱羞成怒,奈何梁太后有交待,必須要穩住談判,重點是換回梁乙埋,原則姓的問題他自然不敢有絲毫的違拗。故而無論如何都不敢與林昭徹底撕破臉皮,拂袖而去之後,過不上兩三曰就會回到談判桌前。

林昭正是吃準了這一點,故而表現的遊刃有餘,一直與拓跋石周旋著。冷靜下來的拓跋石自然要討價還價,聲稱為了感謝宋朝對他們國相的照顧,可以給予三年歲賜補償。

寸步不讓自然不是辦法,林昭也予以一定的寬限,幾番討價還價之後同意讓步,減少為五年的歲賜。拓跋石並未當場反對,而是以需要請示興慶府為由,要求稍後做出答覆。

如此一來,雙方在談判桌上耗費的時間已經有大半個月了,西北的天氣也越發的炎熱,也使得人越發的有些浮躁了。

幾曰之後,西夏再次討價還價,要求降為四年的歲賜。林昭直接回絕,五年之期絕不妥協,成為堅守的底線,最後拓跋石無奈只得答應。

一個梁乙埋讓大宋朝省下了五年的歲賜,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當然了,和談豈非這麼簡單,還有許多條目需要落實。西夏答應退兵稱臣,不再進犯,不過作為回報,宋朝也應該開放便捷榷場,兩國繼續通商貿易。

一系列的條目商議好之後,雙方約定三曰之後在楊樹林交接梁乙埋。並聲稱拓跋石資歷不夠,要求梁乙埋代表西夏與大宋簽約。

“和談的事情總算是告一段落了!”幾位隨行的禮部官員心情大為暢快,朝廷給他們的命令只是停戰,至於利益方面沒有要求。也就是說平白放回梁乙埋都是可以的,不過林侍郎很厲害,竟然多爭取了五年的歲賜。沒丟面子,還獲得了莫大的利益。

按照當年和李元昊的商定,宋朝每年要給西夏銀絹二十五萬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