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1 / 4)

小說:華夏立國傳 作者:老是不進球

看到法常在那裡低首沉思,曾華繼續說道:“我曾經說過仁德只施善良守度之輩,刑戮必應暴虐兇殘之徒,揚善

是天道。要是人人都去靠後世報應這個道德上的東卻是不可能的。”

“我不反對引導百姓向善,但是我反對把百姓變成綿羊。正因為我們的百姓太善良了所以才暴虐兇殘橫行,懲惡揚善不能靠天,也不能靠地,只能靠自己。”曾華斷然地說道。他看著還站在那裡沉思的法常,心裡不由感嘆,難怪後來各朝各代大肆推行佛教,雖然經歷了幾次滅佛,但是很快又捲土重來,而且越發地興旺,說不定就是統治者看中了佛家中的“忍”字訣,以佛家的“真諦”深化百姓們的忍耐程度。

“大人。”法常聽到曾華的這一席話中對佛家並無一點好感。不由心又瓦涼瓦涼的。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不過法師放心,我不會因此禁止佛道。這信仰的東西,好的就是好地,壞地就是壞地,都是眾人百姓心裡的事,刀兵是干涉不了的。”曾華微笑道,不過他還有心裡的話沒有說出來。要壓制佛道的傳播。避免佛教趁華夏南北大亂時異軍突起,正式成為華夏民族信仰的主流宗教之一,除了兵刀還有很多方法。現在江北百姓中佛教徒不少,曾華可不會去幹傻事,動用武力,結果讓佛家變成了受害人,獲得更多人心裡的同情。而且曾華心裡明白,任何一種思想和信仰。不管開始地時候再如何優秀良好。一旦專制獨尊,排斥其它的思想就會逐漸變得僵化和停滯不前,最後向“歪道”走去。歷史上類似的教訓曾華至少也知道幾個。

聽到曾華如此說,法常心裡不由安下心來,雖然他不知道曾華為何明面暗地都支援聖教,卻還大度地放過佛家,但是他明白,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權術吧。

曾華繼續在法常的帶領和陪同下,觀看了諸多高僧舉行的隆重卻沒有多少觀眾的法事,午時用了齋飯就離去了。

“法常啊,看來佛事從此要艱難了。”遵善寺後院,一位剛才一直默默無聞的和尚對法常說道。

“不會吧,道安師兄,曾大人在這裡不是相宜甚歡嗎?而且他也答應不以刀兵禁止佛道。”法常驚訝地說道。

原來這隱在眾和尚中間默默無言地瘦小和尚居然是大和尚佛澄圖最得意地弟子,也是佛澄圖去世後江北最出名、聲望最高的大和尚。他原本借居在平陽設譯場,一邊傳播佛教,一邊翻譯佛經。後來聽說關隴大定,百姓安居立業,便改變轉去恆山的念頭,率領數十名和尚趕到了長安,準備在遵善寺建立譯場。

“除了刀兵,還有很多手段都可以限制佛道,這位曾大人不是一般人,他自己會有高妙手段。”道安平和地說道。

“這”法常黯然無語了。

“一切都看天意吧。”道安最後悠悠地低聲說道。

遵善寺法事兩天後,曾華帶著樸、段煥幾個人,穿成普通人打扮,悄悄地趕到長安大街,例行三月一次不定日子地微服私訪。當然了,有上百侍衛軍也穿著普通百姓的衣服,和平常人一樣圍在曾華幾個人周圍,還有數千侍衛軍嚴陣以待地呆在城中附近的哨所裡,隨時待命出擊。曾華比較怕死,他知道自己可沒有那個什麼乾隆厲害,傳說中他一出去不但可以橫掃所有刺客,還能次次都有豔遇。

長安大街上人來人往,看上去熱鬧非凡,曾華一百多號人散在裡面連個泡泡都沒有。曾華邊走邊緩緩地看,發現身邊行走的百姓們衣服看上好了一些。曾華的官府透過不停地招募百姓做工,讓他們的腰包鼓了起來,加上這兩年關隴、益梁大熟,百姓們終於開始捨得穿好一點,用好一點了。

正因為關隴百姓的這種悄然轉變,使得關隴、益梁的商貿更加繁榮起來。關隴、益梁的商人把成都的蜀錦,梁州的麻布販到雍州,然後又把雍州的紙張、鐵器販到秦州、西羌,最後又把秦州、西羌的牛羊和皮毛販到益州梁州(只是一個比喻)。結果光是北府內部的商貿就生生不息,熱鬧非凡。加上涼州、荊襄、江東等地的商旅,更是不得了。北府用銅錢去收購其他各地的物資和糧食,而各地又用在手裡還沒有握熱的銅錢到北府購買紙張、書籍、鐵器、琉璃等各種北府特色貨品。搞到後面,北府咸陽兵工場用水力機衝壓的北府銅錢居然流行一時,成為江南江北的硬通貨。幸好曾華下轄的雍州、梁州銅礦有那麼幾處,還能頂得住,而且這銅錢最後的流向是長安。

來到一處小吃店。曾華聞到羊肉、牛肉地香味,就再也走不開了,於是就一屁股坐了下來,開口叫上了一碗羊肉面。自從有了水磨、風磨機之後,北府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