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華的背影,然後悄聲的答道:“興盛衰亡在於一念之間,而生死也在一念之間。慕容家如今最大的悲哀就是他們的才俊太多了。”
段煥聞聲不由默然無聲。繼續跟在後面前進。
而皇甫真卻回頭看了一眼小亭。只見那間草亭和其中地慕容恪已經悄然的隱在枯樹和落葉中,看著落葉悄然飄零,不由心生萬緒。最後長嘆一口氣道:“葉落而知秋。”
慕容恪的急信很快就被送到薊城刺史府中,正在與吐谷渾續直對酒深談的慕容垂拆開信封,細細一讀,頓時淚流滿面,仰天長嘆。
看到慕容垂這個模樣,做為北府使者說客的吐谷渾續直心裡有數,他放下酒杯朗聲說道:“吳王,為解陛下心中煩悶,我願高歌一曲,還請吳王洗耳一聽。”
說罷,吐谷渾續直當即站了起來,高聲唱起鮮卑民歌:“阿幹西,我心悲,阿幹欲歸馬不歸。為我謂馬何太苦?我阿幹為阿於西。阿幹身苦寒,辭我土棘住白蘭。我見落日不見阿幹,嗟嗟!人生能有幾阿幹!”(阿幹即為鮮卑語中的兄長)
聽到這裡,慕容垂不由想起城的四哥慕容恪,想起他在信中寫道的話:“燕國可以滅亡,我也可以立刻去死,但是你不能死,因為慕容家不能滅絕!”
慕容垂不由伏地大哭,悲念道:“人生能有幾阿幹?”許久才恢復過來。
慕容垂肅整衣飾,俯首在地,連行大禮,然後正色地對吐谷渾續直說道:“請使者轉告大將軍,慕容垂願意攜幽州五郡降!”
吐谷渾續直連忙扶住慕容垂,無語半晌才黯然道:“也許這就是天意。”
十一月初三日,燕太原王慕容恪終於病逝了,曾華下令按王侯禮厚葬於安陵慕容俊墓旁,並改安陵為燕丘。
十一月十二日,慕容恪之子慕容肅、慕容楷、慕容紹在左右挑撥唆使下,終於策動廬江王慕容宜、叔叔和堂叔臨賀王慕容逮、河間王慕容徽、歷陽王慕容龍、北海王慕容納、蘭陵王慕容秀、安豐王慕容嶽、梁公慕容德、始安公慕容默、南康公慕容僂、堂弟樂安王慕容鹹、勃海王慕容亮、帶方王慕容溫、漁陽王慕容涉,族弟驃騎將軍慕容安、徵南將慕容留、平西將軍慕容竺、安東將軍慕容赧等慕容王孫貴族七百餘人,並部屬親隨五千餘人,南奔青州廣固。而他們地身後卻是諸葛承、鄧遐、張率領地白甲、黑甲騎兵三萬餘人,一路緊追不捨,最後被困於元城,六千餘人盡死於亂軍之中。
聽完王猛的彙報後,曾華無語許久,最後才拉響二胡,悠悠地演奏起來。王猛坐於身後,默然傾聽其音,在深遠幽邃的琴聲中,王猛似乎聽見慕容恪那最後地絕唱,過了許久才悠悠地嘆道:“人生如夢五十年!”
這一章應該是一個節點,是對前面的內容的總結,所以對於華夏立國傳是非常重要的轉折點,老曾修改了近十次,最後才上傳,但還是不滿意,最後再修改了一遍,做出了一部分調整,終於初步達到了自己預想的效果。
燕國滅了,天下沒有誰能是主角和北府的對手,所以主角的目光將會更加廣闊深遠,後面的情節將是一個新的局面,或許會更加精彩吧。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五章 渤海道(一)
更新時間:2009…1…7 0:14:56 本章字數:7096
主瑋之出,衛士猶數千餘騎,既出城,皆散,惟百明王使將軍候明、鄧羌追之。時道路艱難,孟高扶侍瑋,極其勤瘁,轉鬥而前。數日,行至河間,投李績而息。李績早懷怨忿,設伏圖瑋。高持刀與戰,殺傷數人。高力竭,自度必死,乃直前抱一賊,頓擊於地,大呼曰:“男兒窮矣!”李部蜂擁殺之。艾朗見高獨戰,亦還趨戰,並死。瑋失馬步走,李績部將寧武縛之,瑋曰:“汝何小人,敢縛天子!”武曰:“我受命追賊,何謂天子!”執以詣北府軍前。歸途中,突有殘燕餘部奔襲軍中,圖救燕主瑋,未果,燕主瑋及太后可足渾氏數十人死於亂軍中。
--------引言摘述
昇平三年冬十二月,平州玄郡高句驪城(今遼寧瀋陽東)。隨著燕平北將軍武強公、振威將軍慕輿賀辛在高顯城戰敗身亡,玄郡再無可戰之兵,終於落入了北府渤海東道行軍總管、北海將軍盧震的囊中。
盧震看氣節已入寒冬,便命隨軍助戰的東胡各部皆回其部,然後再從就近的契丹、奚諸部徵集了大量牛羊糧草。一切準備妥當後,盧震這才領著三萬鐵騎入了玄郡高句驪城,打算過了一冬再對燕國平州殘部發起最後的攻擊。
今日有大量軍報命令從薊城傳來,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