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1 / 4)

小說:華夏立國傳 作者:老是不進球

有入城,還在長安城外時就被楊宿接住,彙報清楚情況了。

知道長安已定的曾華心中大喜,先下令兩廂步軍和四千折衝府兵立即入城接防,然後繞有興趣地在城外看起這座慕名已久的長安城。

“那是哪裡?”曾華突然指著長安城東南的一處微微隆起的高坡問道。

“回大人,那是龍首原,西起三橋,東至滻河岸邊。”彎著腰,極盡卑謙答話的是趙徵西將軍孫伏都。

徵西將軍孫伏都、將軍劉渾、王擢都是跟隨中書監石寧和麻秋西征涼州的領軍將軍。但是趙軍在枹罕(今甘肅臨夏)一線累累大敗,讓麻秋書寫了敗將的傳說,最後迫使石虎悻悻罷兵。

石寧做為重臣和“皇族”都被以涼州刺史留在上邽,那孫伏都、劉渾、王擢連同麻秋就更不用說了,都被留在了雍涼,估計是石虎不想看到這幾個不爭氣的東西。昨晚石苞、麻秋等人棄城而走,長安大亂,領軍鎮守的這幾人知道大勢已去,連忙開啟城門迎接王師,順利地棄暗投明。

曾華不由點點頭,聽這麼一說倒突然想起來了,這漢長安和後來將要出現的唐長安不是同一座城,漢長安在龍首原北,渭水南,而唐長安卻在龍首原以南。

記得自己那年坐車從學校回家路過西安時做了一次停留,花了一週時間遊覽了這座千年古都。西安有曾華爺爺的老戰友,更有父親的同學,所以不愁吃不愁住也不愁行。記得參觀未央區的時候聽導遊說過這麼一回事,當年隋文帝楊堅嫌漢長安歷時過久,城中宮宇朽蠹,供水、排水等日常生活裝置嚴重不暢,不易修復,同時漢長安位於龍首原北側,逼近渭河,範圍狹促,難以擴大城區規模,顯不出皇家的氣派;而龍首原南側,地形開闊高爽,引水交通都很方便,於是就在這裡修建新都,號大興城。後來李淵建唐,就將大興城改為長安城,也就是後來的西安城了。而且在這龍首原好像還修了一座宮殿叫大明宮,自己以前看過的那部挺火的《大明宮詞》講的就是那裡。大明宮,這名字有點意思。

曾華在那裡胡思亂想,旁邊的孫伏都降將卻有點惶恐不安了。看到自己的回答只是讓這位新老大點點頭,然後在那裡不言語,好像在思考什麼。不熟悉曾華習性的孫伏都生怕自己講錯了什麼,犯了了這位老大的忌諱。而劉渾等人和孫伏都都是一條線上的螞蚱,跑不了孫伏都也跑不了他們,於是都跟著一起惶恐起來,誰叫他們以前伺候的麻秋、石苞、石寧都是些殘暴好殺、喜怒無常的人。

過了好一會,曾華終於在孫伏都等人的惶恐中回過神來了。看到孫劉等人的模樣,知道這是新入夥降將的通病,不由出口安撫:“諸位將軍不但深明大義,而且很熟悉雍、涼地方事宜,對朝廷安撫關中諸地定會臂助不少。我先以假持節拜四位為編軍司馬,先協助整編前趙軍。我已請武子先生在給朝廷的上表中為三位請職偏將軍,諸位安心行職吧。”

孫伏都四人一聽,心中頓時一喜,神情馬上舒緩了下來,均翻身下馬,磕頭拜道:“多謝大人活命之恩,我等願為大人赴湯蹈火再所不辭。”

曾華連忙叫人扶起這三人,再好生撫慰了一番。

按照曾華的小算盤,自己趁著中原鬧得驚天動天一個猴子偷桃取了關中,已經天大的幸事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在數年時間內任它天塌地崩就是不挪窩,好好消化這一大塊勝利果實。而孫伏都三人本身既是捍將又在雍涼等地鎮守多年,更重要的這幾人不是羌、氐人就是匈奴人,跟深目高鼻的胡人挨不上關係,這樣的人不用自己真是秀逗了。

由於城內還在戒嚴整理,所以到了午飯時眾人都策馬往城外營寨走去。

看到車胤和笮樸有話跟自己說,曾華故意落在後面。不一會三人就遠遠地落在眾人後面了。

“大人,孫劉三人都是虎狼之士,用之可以,防之更甚。”車胤首先低聲說道。

“還是武子厚道,有話就直說。而素常恐怕是早就開始盤算調幾個偵騎處的人去監視這四人了。”曾華低笑道。

笮樸聞言也笑了:“還是大人知我,不過大人既然敢用,自然有辦法降住他們。”

“我們據得關中,轄地將從益州南蠻之地北進至北夷之處,可是地盤越大風險也越大,自然要戰戰兢兢,小心謹慎。武子擔心的是。”

聽到曾華這樣說,車胤的臉色輕鬆了一些。

“我等今後的首要任務是安撫雍、秦、益、梁四州,抗拒北、東兩個方向的來敵。所以我們要西聯涼州張家,北復北地朔方,東拒偽趙,如此而來我們不但家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