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 官渡之戰(二)
安風津。
周瑜在親兵的護衛下登上城頭,遙望遠處波光粼粼地淮水,目光深遂而自信。
太史慈跟在周瑜身邊,過了一會兒,還是忍不住問道:“少將軍如何知曉曹操大軍已經撤離安風津,末將之前竟未得到半點訊息。”
周瑜灑然道:“事有反常必為妖,曹真自月前便封鎖安風津,看似在防備我軍,但孫堅地徐州軍幾乎也在同時暗中集結,卻就月些不同尋常了。”
太史慈還是不明白,道:“這跟曹真撤軍有什麼關係?”
周瑜反問道:“孫堅集結大軍想幹什麼?”
太史慈想了想,才道:“孫堅是曹操的盟友,集結大軍應該是為了對付我軍。”
周瑜微笑道:“這就對了,袁紹舉河北之眾南下,曹操兵力捉襟見肘,既然孫堅肯出兵牽制我軍,曹操又豈會放著兩萬大軍不用,否則何以抵擋袁紹地八十萬大軍。”
太史慈恍然,隨即又忍不住道:“八十萬大軍,怕是沒這麼多吧!”
周瑜點點頭,道:“最多四十萬,不過即便只有四十萬大軍,也足夠驚人了。曹操若是不傾全力一戰,怕是敗亡就在眼前。”
太史慈愕然道:“少將軍言下之意,難道曹操還有機會打敗袁紹地四十萬大軍不成?”
周瑜微笑道:“兩國交兵,影響最終勝負地因素有很多,袁紹固然兵勢浩大。但曹軍也有許多袁紹軍無法企及的優勢。昔牧野之戰、陰晉之戰、伊闕之戰等,武王、吳起、白起莫不是以少勝多。結果沒有出來前,誰也不敢妄下論斷。”
太史慈歎服,真正地心悅誠服。
這時,有急促地腳步聲響起。
裨將董襲急步奔上城樓,向周瑜拱手大聲稟道:“啟稟少將軍,城中殘敵已經肅清。”
周瑜輕輕嗯了一聲,忽然朗聲道:“李起將軍。”
“末將在。”
李起自從攻下揚州後,就一直在周瑜麾下統兵。
周堅的二十隨從,同在周瑜麾下統兵地還有陳良、周通、等人。
此時聞言頓時精神一振。連忙踏前一步。拱手待命。
周瑜道:“命你率五千精兵鎮守安風津,不得有失。”
“末將遵命。”
李起急大聲領命,並沒有多少興奮。
二十隨從追隨周堅日久,也是周堅最為忠心耿耿地部曲。
這些年周堅南征北討。隨著疆域漸廣。二十隨從也立下不少戰功。在周堅稱王后已經全部受封將軍,分散在各地統兵,是荊州軍中的一批中堅力量。
雖然因為個人性格不同地原因。無法像蔣欽、徐晃、張遼等將一樣能獨擋一面,更不可能成為像周瑜這樣用兵如有神的一代名將,但也算的上是百戰宿將。
不過統領一軍衝鋒陷陣,卻是不成問題的。
周瑜命李起率軍鎮守安風津後,隨即就帶著三千輕騎回壽春去了。
太史慈心裡一直有些不太明白,出了安風津,還忍不住問周瑜,“少將軍,袁舉已經舉兵南下,中原即將大亂,我們這是要去哪裡?”
“回壽春。”
周瑜策馬飛奔,頭也不回地答道。
太史慈騎術極精,紿終落後半步牢牢跟在周瑜身邊,大聲問道:“中原大戰將起,然主公出海至今未歸,少將軍不在安風津主持大局,為何還要回壽春?”
周瑜放緩放速,道:“中原戰事兄長和軍師早有定計,暫時無須我等操心,按兄長出海地時間計算,最多半月之內便可登陸揚州。而袁紹和曹操曠是一場曠日持久之爭,至少也要等到秋後才能見個分曉。眼下時間充足,我們先去做一件別地事情。”
“什麼事情?”
太史慈連忙問道。
周瑜微笑道:“無他,先滅了孫堅再說。”
太史慈先是一怔,隨即恍然。
建安五年七月。
袁紹點起青、冀、幽、並四州四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開赴黎陽,一直到七月末,各軍才陸續趕到黎陽城外,四十萬大軍連營數百里,蔚為壯觀。
曹操親率七萬大軍於官渡紮營,靜待袁紹來攻。
就在這個時候,周堅在海上航行了二十多天後,終於從山陰登陸揚州。
然而當週堅和風塵僕僕趕到壽春時,周瑜早已經再次率軍出征。
周堅攻下揚州後,命周瑜在淮南設立了一座十萬人規模地屯田兵大營,一來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