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希特勒到邱吉爾,所有政治領導人都在經歷著光明與陰暗的心理鬥爭。他提及的陰暗面包括缺乏安全感、情緒低落和家庭糾紛。他說偉大的政治領導人總是讓光明戰勝黑暗,但是必須經歷一番激烈的內心鬥爭。馬里尼斯認為克林頓也是在作觸及自己的心理鬥爭,特別是說謊和追逐女性的行為,這兩種行為自從他年輕時起就一直困擾著他的家庭生活。
也許我們會想到克林頓也陷入到光明與陰暗的激烈心理鬥爭中難以自拔,但我覺得這更適合理查德·尼克松。克林頓從沒有做過像尼克松那樣的陰暗的事,他沒有像尼克松那樣籠絡黨羽為他搞特務工作。他是一個光明的形象,不想傷害任何人,每當傷害到別人,他都感到十分內疚。當然,他會想入非非,會發發脾氣,但是他不是愛仇恨的人,他最不喜歡有人恨他,他瘋狂地想讓別人喜歡他。
我認為克林頓身上的主要問題不是光明與黑暗的心理角鬥而是心中缺乏方向指南,他有360度的視野卻沒有真正的指南針,他的內心還沒有形成一個定律。歷史學家大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