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到自己是被上帝所拯救,他在白宮中餘下的時間將完全屬於他的主。之後,他在一次全國祈禱早餐會上及其他的論壇上也多次述說了他的這種情感。
美國應該第一。不做第二,也不次於任何人。永遠做第一。無論戈爾巴喬夫有多麼開明,由共產黨統治的蘇聯政府仍是威脅美國的邪惡帝國。因此,里根拒絕接受曾在60年代末與70年代,特別是在左翼中十分流行的一種觀念,即與一個擁有大量武器裝備的敵國保持平等共存的關係。他認為使美國成為世界上頭號軍事、經濟與政治強國,對於保護其自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且他希望看到共產主義滅亡,以使其不再威脅任何人。“戈爾巴喬夫先生,拆掉這堵牆吧!”他在其最具影響力的講演辭中這樣宣稱。
力量至關重要。從越戰時開始,里根就認為美國已降低了它的防禦能力,軍事力量受到了削弱,並且實際上已招致了從莫斯科到德黑蘭的敵軍的漸進。他願意動用一切來重建軍隊,即使引起預算的赤字也在所不惜。只有美國的力量才能確保和平。
自由至關重要。如果美國能夠充分釋放與發揮其人民的力量與想象力,那麼它自身的國力將十分強大。就在美國任其海外的敵手變得異常強大的同時,同時也使國內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不僅如此,大聯邦政府的實驗並沒有奏效。“政府向貧困宣戰,卻讓貧困贏了這場戰爭。”里根打趣地說。很明顯,在他來到華盛頓很長時間以前,降低賦稅、削減開支、減少國家干預就成為未來國內事務議程的中心議題。
價值觀至關重要。美國的實驗不僅僅依賴於個人自由的保留,還在於對老式價值觀的培養。生長在中西部鄉村的里根吸收了這些早期的價值觀,並一直堅守著它們,甚至把它們帶到了好萊塢。但是他知道,這些觀念在現代生活中正在崩潰衰落。他決意要重新恢復它們。
試圖概括出里根的核心思想,這未免有些尷尬,因為它們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再熟悉不過了。但重要的是我們要意識到,在70年代末的那種背景下,美國人民已厭倦了戰亂,並期待著舊式價值觀的重建。里根在這個時候對這種迴歸的思想給予了支援的聲音。不僅如此,他始終一貫地宣稱他的信念,以致於它們已成為了他本人的代名詞,思想與人格已經交融互滲到了一起。對一位領袖而言,沒有什麼比這個更為有力的了。里根主義就是里根的全部體現。我們看到了成就一位“偉大的溝通者”的全部因素。
羅納德·里根7偉大溝通者的秘訣(1)
20世紀最使人難以忘懷的總統都是優秀的溝通者。特迪·羅斯福創立的舉世聞名的天字第一號講壇,推動了國家的發展;伍德羅·威爾遜的演講簡直是一位政治領導者的理想主義與民主情感的完美體現;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爐邊談話為千百萬受苦的美國人帶來了希望與光明;約翰·F·肯尼迪,第一位透過電視選舉產生的總統,他把電視變成了具有神奇作用的魔杖;接下來就是里根。
當然,領導術的每一條規則都有其例外之處。在共和黨早期的日子裡,華盛頓曾相信,他應該更多地透過行動而不是語言來表現自己。文筆極佳然而十分靦腆的托馬斯·傑斐遜在他八年的總統任期中也只做過兩次公眾演講:他的兩次就職演說。杜魯門與艾森豪威爾的口才也並不出眾。所以,有時偉大的總統並不一定就是優秀的演講者。然而,在現代社會,沒有什麼武器比演講的說服更為有力。就像溫斯頓·邱吉爾曾經寫道:“在人類被賦予的所有才能中,沒有什麼堪與口才相比。能夠享用它的人擁有著比偉大的君主更為持久的權力。它是這世界上一支獨立的力量。”
我是里根在白宮的第一位“溝通指導”,但這個名頭顯然與事實不符。從就職開始一直到離任,他才是集導演、創作者與明星於一身的“首席溝通者”。我們可能會認為我們自己很重要,的確,有些時候,是的。但是,在這幾個字眼之下,我們就是旗幟:如果總統想要的話,他則要依靠我們的幫助。當大幕徐徐拉起的時候,就只有他一個人站在中央舞臺上。
里根是天生講故事的高手,他不斷努力地磨鍊著自己的技藝。50多年來,他一直以吸引住自己的聽眾為主要謀生手段。剛剛邁出大學校園就簽約成為無線電廣播員的他,在報道芝加哥青年隊的比賽中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同時也學會了如何透過自己的想象來描述比賽。那時候,比賽是透過電報線路把進球情況傳輸過來的,坐在得梅因廣播室裡的里根,必須重新構思細節再繪聲繪色地播送出去。
在六百多場由他再創作的比賽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