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得入內”,同時用手指在空中一指一點。停了一會兒,他的情緒稍稍平靜,又說:“美國人為什麼這麼尊重我們呢?一是我們與美國是盟友,幫助美國人做出許多工作;二是延安人團結抗日,不貪汙腐化;三是延安官兵一致,有民主自由的空氣。美國人佩服我們哪!”接著黃華站起來講了一番話,周恩來很讚賞,帶頭鼓掌。
包瑞德上校在延安美軍觀察組的任職時間很短,日本投降後,他再次被任命為駐華助理武官。1949年,包瑞德目睹瞭解放軍開進北平,1950年2月,他黯然離開北平。
1971年,周恩來與應邀來華訪問的已退休的外交官謝偉思談話,表示歡迎包瑞德來中國訪問。事實是,包瑞德沒有來中國與他的延安朋友們相見,他終老北京的願望也沒有實現。1976年周恩來逝世,包瑞德撰文悼念,中國的《參考訊息》予以轉載。1977年2月3日,包瑞德在美國舊金山病故,終年84歲。
如今,包瑞德上校已被中國歷史學家稱為“周恩來的美國老朋友”。
美軍觀察組的趣事(1)
延安的美軍觀察組相當今天北京的美國大使館,但是無論從形式到內容兩者卻有很大差別。在延安的“大使館”裡,中美人員就是吃喝不分的“哥們兒”。
一道用黃土“乾打壘”夯起的圍牆將整個邊區司令部和美軍觀察組圍得嚴嚴實實。黃土圍牆有兩座大門,哨兵日夜警戒。圍牆之內卻是一個大院,邊區司令部和美軍觀察組之間互可通行,就像一家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陝甘寧邊區司令部大院內攔腰築起一道土牆,將“邊司”與“DIXIE使團”隔離開,兄弟之間出現了芥蒂,喻示中共與美國隔閡的開始,漸漸演化成冷戰的“鐵幕”。
中共中央非常重視美軍觀察組,再三指示要讓客人們吃好住好。我找到駐地的鄉政府,請他們幫助僱傭民工,築窯燒磚,大興土木。我們陸續在“邊區司令部”的操場和菜地上建築了三層樓高的氣象觀測樓、包瑞德上校的獨立木屋、倉庫、餐廳和警衛室;大門旁搭起了汽車棚和發電機房。氣象觀測樓第一層用青磚壘砌,二層三層系木結構。民工把粗大的松樹鋸成厚木板。他們又依地形選擇一面陡峭土坡,從坡頂挖一豎井;從土坡腳下挖一道拱門與豎井溝通,這樣磚窯就挖成了。把乾燥的磚坯與煤炭層層疊疊交替碼垛,點燃柴薪燒到一定火候,民工們排成一隊從延河傳遞水桶,把河水灌入磚窯,窯口升騰起團團霧汽,直到磚窯的拱門淌出流水,青磚才算燒好。
觀察組的餐廳大約80平方米,美軍的廚房設在餐廳的裡角,堆放著櫥架案板烤箱。
幾片巨大的人字柁支撐起的倉庫像一座小禮堂,吉普車可以輕鬆的在裡面掉頭轉向。倉庫的實際利用率很低,只堆放軍衣、睡袋、罐頭食品、氣象器材、通訊電臺,還有滿紙盒子的手錶。這些軍需品足夠百八十人穿用。楊管理員講:“他們準備派150到200人來延安。”
觀察組的庭院左側有一片稀疏的柳林,樹木粗若碗口,美軍人員常常在林中打羽毛球,舉辦舞會。
在廚房後院的地下挖了一間地窖。夏天採購來的牛羊肉、雞蛋放在地窖的木架子上,可保鮮一個月。地窖門外掛一條厚厚的棉門簾,門簾後面的門框上凝著白霜。進入地窖取肉蛋,須穿上棉衣棉褲,拎出來的鮮肉冒著一股股涼氣,美國人看我們夏天穿個棉襖,很好奇,跟著進了“地陰子”,凍得他哇哇叫著跑回地面。
基建施工時,用木工鋸下的松樹板皮釘了一間棚屋當作發電機房。又請木匠打製一隻巨大的木桶,當作蓄水池,安置在黃土高臺上,接上鐵管和蓮蓬頭,即為露天淋浴場。美國人穿件短褲,衝浴後,袒胸露揹走回窯洞。中國人洗澡,熱鬧非常,幾個人互相打抹肥皂,美國的香皂泡沫豐富,滿身沾滿了肥皂沫,像一個個雪人。
冬天無法露天洗澡。新市場雜品店出售燒煤的豎式小鍋爐,可以產生熱水熱氣,正準備購買一臺,在冬天之前給美國人建個澡堂。沒想到日本很快投降了,美國人開始陸續回國,沒有必要建澡堂了。
觀察組的美國人一天到晚鼓動腮幫子嚼著口香糖。我開玩笑說,你們又“倒嚼”啦!他們聽不懂“倒嚼”是什麼意思,個個都像會笑的駱駝,藍藍的大眼睛裡都是天真。他們見我不嚼口香糖反而覺得反常,都掏出口香糖請我吃,我一客氣,他們就硬塞進我的衣兜。結果,我也和“駱駝”一起“倒嚼”起來。
美國的戰時物資供應充足,顯示出強大的經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