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1 / 4)

小說:東唐再續 作者:一意孤行

��

而後梁的荊南節度使高季昌,雖也在此後歸附後唐,併為避唐諱(指李克用的父親、李存勖的祖父李國昌)而改名高季興,受封為南平王,但實際上卻是割據一方。

後唐滅後梁,原先臣附於後梁的楚、吳越、南漢、閩諸國,轉而臣附後唐,但前蜀和吳拒不稱臣。後唐莊宗遂決定對前蜀和吳用兵。同光三年(925)九月,後唐以郭崇韜統兵六萬討伐前蜀,同年十一月滅前蜀。達到後唐全盛時期,統治有今河南、山東、山西三省,四川、重慶、河北、陝西等省市的大部,甘肅、寧夏、湖北、江蘇、安徽等省的一部分。

由於後唐莊宗寵信伶官,平蜀主帥郭崇韜被謀害,在首都洛陽又誅殺郭崇韜黨羽,致使文臣武將驚恐不安,故消滅前蜀以後無力南下攻吳。不久,後唐國勢動亂。次年春,河北戍兵首先起兵,焚掠貝州,佔領鄴都,河朔州縣相繼叛亂。名將李嗣源奉命征討,但為部屬劫持,河北相繼歸附李嗣源。莊宗親自率軍討伐李嗣源,李嗣源進而佔領汴州。四月,莊宗所率諸軍離散,只得退回洛陽,親軍繼又叛亂,煊赫一時的後唐莊宗中箭身亡。李嗣源到洛陽登位,是為後唐明宗。

後唐滅前蜀之後,原前蜀統治區逐漸為後唐西川節度使孟知祥控制,明宗封孟知祥為蜀王。荊南高氏雖曾反唐,但隨後又馬上表示臣附,明宗也承認其割據如故。明宗雖對南方諸國大體採取和好相處的方針,但對直接統治的華北地區則採取加強皇權統治的方針。

盤踞定州已近十年的節度使王都,名義上雖然臣附於後唐,但實際上是割據一方。明宗即位後略加制裁,王都即向契丹求援並準備與河北諸鎮聯合抗拒,以圖重演唐代末年藩鎮世襲割據狀態。天成三年(928)五月,明宗遣將征討,首先攻佔定州西關,繼又大敗王都與契丹聯軍於曲陽城南。七月,又大破契丹援軍於唐河北,追擊至易州,契丹軍遂退走。次年正月,後唐攻克定州,制止了王都的分裂割據,加強了皇權。由於明宗時期局勢穩定,很少發生戰爭,社會經濟生產得到一定的恢復,連年豐收,加上明宗統治比較清明,是五代有名的“小康”時期。長興四年(933)十一月明宗死,子李從厚即位,養子李從珂又起兵逐李從厚,登上皇位,是為後唐末帝。

晉、漢更迭後唐自明宗死後,內亂迭起,末帝雖奪得帝位,但藩鎮強橫,財政困難,國勢日危。末帝想削弱和消除最強大的藩鎮、明宗女婿、河東節度使石敬瑭,遂於清泰三年(936)五月,改任石敬瑭為天平節度使,移鎮鄆州。石敬瑭隨即起兵反唐,並向契丹求援,遣使奉表稱臣,尊耶律德光為父皇帝,並割讓幽、雲十六州。同年八月,契丹帝率軍南下。九月,後唐軍主力為石敬瑭與契丹聯軍所敗,被圍困於太原城西南的晉安寨。十月,契丹帝封石敬瑭為晉王。十一月十二日,又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建元天福,以太原為都城,是為後晉高祖。此後,契丹帝又制止石敬瑭稱臣,而令其自稱“兒皇帝”。

閏十一月上旬末,被圍在晉安寨近三個月始終不降的唐軍主帥張敬達為副帥楊光遠所殺,楊光遠率五萬多唐軍降晉,晉軍隨即南下攻唐,再敗唐軍於團柏,直奔唐京洛陽,同月二十六日,後唐末帝於後晉兵臨城下之際自焚而死。石敬瑭於當日晚進入洛陽,後唐遂亡。

後晉於天福三年(938)十月,遷首都於汴州,升為東京開封府,以洛陽為西京,作為陪都。

後晉建立後,叛亂相繼,石敬瑭對於藩鎮的態度是,只要不叛亂,即使對後晉抗命也一律採取安撫政策。後晉大部分文武官員對石敬瑭向契丹帝稱臣稱兒大為不滿,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尤恥於臣屬契丹,契丹使臣過境必遭謾罵,甚至被暗殺,還上表詆斥石敬瑭當兒皇帝。天福六年(941)十一月,安重榮得知南部的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於襄州起兵反晉,也於十二月反晉,但二人都先後兵敗身亡。

次年六月,石敬瑭死,其侄石重貴即位,是為少帝。少帝恥於向契丹帝稱臣,導致契丹軍於後晉開運元年(944)春、冬兩次大規模南侵,都由於後晉軍民的抗擊,契丹軍戰敗後退兵。

後晉兩次大敗契丹軍,少帝因而產生輕敵思想,信任親貴,罷免重臣桑維翰的宰相職務,稍有好轉的朝政重又壞亂。其實後晉與契丹多次作戰,雖然取勝,但損失也很大,在沒有作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輕信馮玉、李崧、杜威、李守貞等的建議,竟於開運三年十月,命杜威、李守貞統軍北伐,以圖收復被石敬瑭割給契丹的幽州地區。契丹軍乘機再次南下,與晉軍相持於恆州城南滹沱河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