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3 / 4)

小說:東唐再續 作者:一意孤行

滅後周的最好時機,又請援兵於遼,遼漢聯軍南下進逼潞州,後周世宗率軍前往抵禦,兩軍相遇於高平南的巴公,後周先敗後勝。

高平戰役後,世宗果斷處死臨陣率軍先逃的大將樊愛能、何徽等,整肅軍紀,一改唐末以來對驕將惰卒的姑息政策,士氣大振。後周軍又乘勝北攻太原,後因陰雨連綿,疫病流行,退兵南歸。世宗隨即淘汰老弱,招募勇士,親自閱試,精選士卒。從此,後周兵強馬壯,戰鬥力大增,世宗遂決心削平割據,統一全國,採納王樸建議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戰略。

次年秋冬,後周派王景、向訓率軍攻取秦、鳳地區,黃花谷之戰,後蜀軍大敗,秦、階、成三州降周,後周又攻克鳳州,華北地區終告統一。後周在秦、鳳戰役尚未結束的十一月初,即派李谷、王彥超率軍進攻南唐,後周軍渡淮進攻壽州。顯德三年(956)春,世宗親征南唐,南唐將劉彥貞北援壽州,為後周將李重進部擊敗。後周將趙匡胤攻佔滁州,韓令坤襲取揚州、進佔泰州。後周軍別部又攻佔光州、舒州等地,南唐蘄州也投降後周。後周軍又大敗南唐援軍二萬於六合。然而,唐將劉仁贍堅守壽州達半年之久,後周軍久攻不下,世宗只得暫回開封,同時從揚州、滁州撤軍,集中兵力進攻壽州,直至次年三月,在再次大敗南唐援軍於壽州城南的紫金山後,壽州守將乘主將劉仁贍病重之際,向後周投降。顯德五年(958)春,後周軍再度攻佔揚、滁等州,主力直抵長江北岸。同年三月,終於迫使南唐稱臣,劃江為界,江北14州、60縣自此歸於後周。

由於世宗數次親征南唐,遼軍乘機侵擾,世宗即命張永德率軍備邊,並準備攻遼以取燕京地區。同年十月,以高防為西南面水陸制置使,作伐蜀的準備,製造攻蜀的假象。次年春,世宗以巡幸滄州為名,掩護攻遼的真實意圖。四月中旬到達滄州,當日即率軍向遼境進發,至五月初一,半月之內遼的寧州、莫州、瀛州、益津關、瓦橋關守將官吏,紛紛投降,後周未經戰鬥,佔領關南地區(關南即宋代對上述地區的慣稱)。

遼穆宗得知後周世宗親自率軍攻遼,一面任命南京留守蕭思溫為兵馬都總管,進行還擊;並令北漢軍侵擾後周邊境,以分後周兵力;穆宗隨即親往南京督戰,一場後周與遼的大戰即將爆發。

後周軍於五月初二日又進據固安,當天,世宗生病。第三天,後周又攻佔易州。形勢十分有利,但世宗病情不見好轉,數日後世宗對新佔領地區進行防禦部署後返回開封。當遼穆宗趕到南京時,已是五月中旬,見後周牢固地佔領了關南地區,且已作好防禦準備,只得放棄了攻取關南地區的企圖。

然而周世宗回到開封后,病情仍不見好轉,於是一面封7歲的兒子柴宗訓為梁王,同時部分地調整宰輔及禁軍統帥,進行傳位的準備。六月中旬,世宗病死,其子宗訓即位,是為恭帝。

孤兒寡母,亂世自難定國,於是顯德七年(960)正月初,趙匡胤發動兵變,奪取政權,建立宋皇朝,結束了五代時期

這紛紛亂亂的五代十國,被後世民俗學家認為是一個君不君、臣不臣、臣弒君、子弒父、父淫媳、子亂母的荒唐亂世。在這個時期,唐朝建立起來的社會秩序遭到徹底破壞,五代十國是兩宋時期戰亂不休的開端序幕,這是的一個充滿倫理敗壞和荒誕的時世。

後世歷史學家則認為那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一個重要時期,由於軍閥割據混戰,這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痛苦和災難。許多中原人士為避禍亂移徙南方,由此在另一方面增加了南北的交流,北方的生產技術和科學文化對南方的各方面發展起了一定積極的作用。同時,五代十國中的後唐、後晉、後漢、北漢四個王朝是由漢化的沙陀人建立的,形成華夷混合政權。同時進入中原的還有契丹、回鶻、吐谷渾、奚等少數民族。沙陀人建立的王朝完全採用了中原王朝的官制及札樂制度,在用人上蕃漢一體,不分民族地域。再加上少數民族統治者與漢人通婚、收養義兒及對漢文化的認同,僅過了半個世紀左右,這些少數民族便融入到漢族中。由此看來,雖然戰亂給人民生活帶來了苦難,但卻間接加速了民族之間的融合。

李曜不是倫理學家,雖然“子弒父、父淫媳、子亂母”是他不能接受的,但作為後來人,對於“君不君、臣不臣、臣弒君”他卻看得甚輕。

可李曜也不是歷史學家,所以他無法認同把那無數百姓的生死看得猶如數字堆積的遊戲,竟然輕鬆地用一個“民族大融合”觀念,把這個時代看成什麼難得的機遇。對於這種人,李曜恨不得把他們全家都丟在這個時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