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2 / 4)

小說:東唐再續 作者:一意孤行

高權重,乃是王家那一輩裡的領袖人物,但此人能力其實的確不算上乘,出了不少被後人笑話的笑話。但此時王鐸已然故去,敬翔仍拿他來說事,未免有些不應該。”

敬翔此時說的“當年王相公以宰輔之尊,充諸道行營都統”,乃是發生在黃巢之亂最為緊要的關頭,中和二年左右的一件事。

那時候的諸道行營都統其實就相當於民國當年的剿匪總司令,本來在王鐸之前,有兩位剿匪總司令,一個是鄭畋,一個是高駢。到了中和二年之時,鄭畋已經被免職,而高駢率領大軍在揚州遲遲不動,佔著茅坑不那啥,根本指望不上,進剿黃巢的各路藩鎮軍隊因而變成了一盤散沙,各打各的小算盤,與齊軍的交戰敗多勝少。顯然,如果不重建一個司令部負責協調指揮各路唐軍,那麼要改變當前的僵局,是不大容易的。

已經逃到成都,官復原職的老宰相王鐸這時候可能是受到老同事鄭畋建功的激勵,也多次“噫嗚流涕”地向皇帝李儇上表:自己願意擔當這個艱鉅的重任,為國解難,為陛下分憂!

雖說王鐸上次擔任總司令的表現並不讓人滿意,但李儇環顧了一下自己身邊,發現一時之間好像也沒有更像樣、更有權威的人物了。

於是,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正月初八,朝廷正式下詔,加授王鐸中書令,充任諸道行營都都統,同時免去高駢的都統之職。二十八日,在王鐸建議下,朝廷又丟擲了一大堆官帽子,大部份送給正在與齊軍作戰的各路藩鎮節帥,以換取他們勤王的忠心:任命忠武節度使周岌、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為都都統左右司馬,以河陽節度使諸葛爽、宣武節度使康實為左右先鋒使,感化節度使時溥為催遣綱運租賦防遏使,以右神策軍觀軍容使西門思恭為諸道行營都都監使,以義武節度使王處存、保大節度使李孝昌(七月後改為東方逵)、定難節度使拓跋思恭分別擔任京師北、東、西三面都統。

客觀上來說,王鐸的這些激勵政策,還是起到了一定成效,至四月間,關中戰場上的各路唐軍由於實現了協調作戰,加上他們總體實力較齊軍有優勢,只要不出亂子,便自然而然地重新奪回了戰略主動權。

王鐸本人率領著從西川、東川、山南西道三鎮抽出來的軍隊進至富平靈感寺,涇原軍到達長安西郊,義武、河中兩鎮的特遣兵團進駐渭北,邠寧、鳳翔兩軍駐守興平,保大、定難兩鎮聯軍再次到達東渭橋,楊復光所率的忠武八都駐紮於武功。這態勢一如一年之前的模樣,唐軍再次從東、西、北三面威脅長安,黃巢偽齊朝廷號令通行之地,只剩長安和同、華二州。

如果從龍尾陂之戰算起,關中地區不間斷的混戰已經持續了一年多時間,從上次長安之戰的經過可以看出,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參戰的不論齊軍還是唐軍,其實通通都是強盜!所以為躲避戰亂,近畿一帶的民眾,只要能逃走的,差不多全部逃進了周圍的高山深谷之間,築起一個個山寨自保。渭河平原上那些曾經孕育了秦漢大帝國的肥沃農田,因為一整年的拋荒,幾乎絕收,於是,關中地區百年未遇的大饑荒,就這樣合情合理地到來了。

長安城中一斗米(大約6公斤)的價錢漲到了三十貫——即三萬文銅錢。(注:本書開篇不久便曾提到,唐代後期的平均米價在每鬥二百文左右,所以這是正常米價的一百五十倍,乃為李唐王朝建立以來的最高紀錄,更糟糕的是,這個紀錄在不久後還會被重新整理!)

據說,隨著糧食越來越少,人肉交易開始在兩軍之間興起,當然這個人肉不是指紅燈區,而是真正的食品批發市場。市場上的主要“貨物”,就是被抓來當肉賣的活人,主要來源有山寨鄉民和長安市民,價錢以人的肥瘦論,傳聞說人肉最多的可以賣到數百貫!從這個價錢來看,人肉還是比較值錢的,價格十分地不便宜,絕大部份平民看來是“消費”不起的,他們的最終結局,仍然只有餓死和被吃兩種。

而相對來說,唐軍則能從關中以外的地區得到一定補給,情況稍好,完全沒有外援的齊軍就慘了,以至於在外界略帶誇張的傳說中,已經到“尚讓廚中食木皮,黃巢機上刲人肉”的程度了。

此時此刻,黃巢與尚讓等大齊朝的決策者們,肯定感受到了越來越嚴重的糧食危機。打破封鎖,奪取餉源地,成為大齊帝國決策層的共識。從緊迫性來說,已經是到了有把握要上,沒有把握毛著膽子也得上的程度!於是他們審視一番,發現在大齊控制區的周邊,最富庶的地方莫過於河中,那麼駐地緊靠河中的同州刺史朱溫,自然而然地就擔當了頭號搶糧重任。

早在中和二年(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