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重兵扼守散關,以阻金人南出;金亦以重兵屯寶雞,以防南宋再出散關圖關中。後來,大散關成為金與南宋的分界線,陸游還有一句名詩“鐵馬秋風大散關”。再往後蒙古攻金時,為避開金人重兵把守的潼關,遣使假道於宋,派拖雷率騎兵三萬,入大散關,經漢中、安康東出,趨金汴京。宋蒙對峙時,蒙古攻南宋,攻四川之軍每自散關進軍。明初,徐達略定關中後,分軍取蜀,亦自鳳翔出散關。
其實漢中與關中的通道還有子午谷、褒斜谷、儻駱谷。但三條通道都極盡深險,不利於人力物力的大規模通行。如曹操在與劉備爭漢中不利後多次感嘆“南鄭直為天獄,中斜谷道為五百里石穴耳”,歷代兵家輕易不敢出此。這樣,作為關中與漢中之間的必經之地,散關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李曜聽了李襲吉的話,苦笑道:“說來說去,其實你是勸某直接將李茂貞徹底擊滅,是也不是?”
第211章 掌控四鎮(四)
“說來說去,其實你是勸某直接將李茂貞徹底擊滅,是也不是?”
李曜這話問得自己一臉無奈,其實他聽李襲吉這般從古至今一番分析,關中四塞,的確個個都重要萬分,即便現在吐蕃已然衰弱,西北的蕭關可以暫緩,仍由涇源節度使張鐇掌握,但潼關肯定是必須拿下的,而武關、散關最好也能拿下。
潼關不必說了,以東直接就是朱溫的羈縻鎮、陝虢王珙,王珙此人與李曜算起來有“奪業”之恨,如果李曜大軍進入關中腹地,他必然慫恿朱溫西進。如此一來,潼關必危,而潼關一失,關中就是一馬平川。當年安史之亂時,哥舒翰被逼出擊,敗失潼關,潼關一丟,玄宗就只能丟棄長安而“幸蜀”。前事歷歷在目,李曜自然不能輕忽潼關之重。
而武關與散關,也很有必要掌握住。武關方面如今在控制金商的昭戎軍節度使馮行襲手中,馮行襲因為實力不算太強,對朝廷還算保持了一定的恭順,但他東面的荊襄節度使趙匡凝受朱溫羈縻,一旦朱溫欲出兵爭奪關中而無法攻克潼關,則有可能取道山南西道攻佔武關而入關中,所以安全起見,武關也最好由河中掌握。
散關目前還在李茂貞手裡,屬於鳳翔,位於鳳翔鎮靠南的位置,如果李茂貞被打得只剩本鎮鳳翔,他與王建的強弱之勢立刻倒轉,王建很有可能大舉北上攻克散關。因為攻克散關則進可以威脅關中,退可以固守蜀地,對於王建而言,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關隘。而對李曜而言,如果佔據關中之後有圖謀蜀地的打算,那麼散關的作用也是和王建一樣,進可攻、退可守。
但是李曜糾結的是兵力。
自李曜掌軍以來,軍備問題從來不需要擔憂,但他與這個時代的其他將領畢竟不同,在他的心中,人的生命是最為寶貴的,即便是戰爭,他也不容許自己麾下的將士出現無謂的傷亡。因此,他仗著軍械監掌監的身份,為自己麾下計程車兵更換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裝備,在出鎮河中之後,又立刻進行軍醫制度的改革。甚至包括推廣種植棉花,也算是為此服務。
總而言之一句話,他一貫所推行的,都是精兵政策。
精兵政策給他帶來的好處是明顯的,譬如他麾下的軍隊對他的忠誠度遠高於別軍,在原先的開山軍包括現在的河中軍中,李曜的聲望無與倫比,沒有任何人能挑戰他在士兵心目中的地位;又譬如他麾下的軍隊平均戰鬥力也遠高於別軍,這一點開山軍的戰績就可以說明。種種這些,都是他對後勤保障工作重視帶來的良性結果。然而,與此同時,河中軍也有劣勢,那就是兵力。
縱然李曜眼下以不到四萬的戰兵,就敢無視擁兵總數達到他出徵兵力一倍半的華州,縱然他以不到四萬戰兵,就敢預計與李茂貞七八萬戰兵野戰獲得勝利,但有一點不能改變:當佔領地區擴大到一定程度,這樣的兵力仍然會顯得不足。
譬如說潼關縱然是天險,但如果只放三千兵馬,就要做好對抗朱溫的準備,那就算李曜也沒法放心得下。開山、摧城、破陣六軍,至少要放一個軍在潼關,也就是七千人馬;同、華攻克後,也要駐紮兵力以免局勢反覆,至少也得一個軍。如此再減去河中方面留守部隊,也就是摧城右軍,那麼李曜能用於爭奪鄜坊、邠寧,包括與李茂貞決戰的正規戰兵,就只剩三個軍外加憨娃兒統領的節帥牙軍近衛軍,滿打滿算只有兩萬四千!
李曜心中也不禁有些感慨:這是蛇吞象啊!
現在的問題是,這點兵力,就算爭奪關中,也已經是要小心翼翼不出半點差錯的去打了,如果按照李襲吉和史建瑭的想法,要攻破鳳